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生活在3 250-3 700 m高海拔地区的黑杂F1和西杂F1的生理指标、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检黑杂F1和西杂F1的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绝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均位于国内外学者记载的正常范围之内,表明黑杂F1和西杂F1两种杂种公牛对青海省3 250-3 700 m的高海拔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取青海省1.5岁左右牦牛(♂)、犏牛(♂)和黄牛(♂)各3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肉中的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进行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测定其肉中谷氨酸钠的含量,并对牦牛、犏牛和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犏牛的体重和体高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而且犏牛的体长与牦牛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犏牛和黄牛的胸围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犏牛的头重明显高于同龄牦牛(P〈0.01);犏牛的皮重、前二蹄重、后二蹄重、胴体重和胴体肉重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犏牛和黄牛的胴体骨重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品种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黄牛的骨肉比明显高于同龄犏牛(P〈0.05)。③牦牛肉中肌苷含量最高,其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肌苷酸的含量在三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肉硫胺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黄牛和犏牛肉谷氨酸钠的含量显著高于同龄牦牛(P〈0.05)。  相似文献   
3.
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青海省曲麻莱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对34头曲麻莱牦牛线粒体D-loop区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确定多态位点、单倍型数目、核苷酸多样度及单倍型多样度,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的618 bp D-loop序列中,排除1处插入/缺失后,共检测到36处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4处,简约多态位点32处;根据序列间的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20种单倍型,其中优势单倍型为H1,单倍型多样度(h)为0.952±0.021,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18±0.009,将测得结果与中国牦牛进行对比,曲麻莱牦牛具有非常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使用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种单倍型可以分为2个支系,表明曲麻莱牦牛有2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合青海省高寒气候条件下生长的优良鸡种,科学判断略阳乌鸡对本地区的适应性,首次从陕南某公司引进我国地方良种略阳乌鸡种鸡5 000套在省内某繁育基地养殖并对成活率、体重、平均日耗料、产蛋及孵化等生产性能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成活率:1~6周龄公鸡95.60%,母鸡94.70%;7~12周龄公鸡96.65%,母鸡97.93%;13~18周龄公鸡97.62%,母鸡98.47%。(2)体重:120日龄公鸡1 960.4 g,母鸡1 638.5 g;210日龄公鸡2 784.50 g,母鸡2 135.8 g。(3)平均日耗料:120日龄130.2 g/只,210日龄145.6 g/只。(4)产蛋率75%以上维持8周;种蛋合格率最高可达96.3%。(5)2018和2019年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91.66%和90.15%,健雏率分别为94.28%和95.17%。各测试阶段的各项生产指标与原产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该乌鸡品种适合本地区饲养。  相似文献   
5.
摆玉萍  陈生梅 《甘肃科技》2007,23(3):246-248
预期理论实践中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理论研究,其它研究领域的运用则较为鲜见。作为一种研究视角,预期理论应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对英语课堂教育形成一成不变的预期,使课堂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理性分析预期理论的积极意义并吸收其合理之处是构建创新型大学英语课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