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描述了结球白菜苗瑞细胞中淀粉粒的含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是: 结球白菜苗端在分化和形成叶原基的过程中,淀粉粒主要积累于肋状分生组织细胞中,且随苗端产生叶原基活动的加强而增多;随营养苗端向生殖苗端的转化,其淀粉粒的含量明显减少,转化完成后的生殖苗端细胞中,极少见到淀粉粒。由此可见,淀粉物质的积累和变化与叶原基的分化形成及白菜包心结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白菜苗端细胞的超微结构表明:白菜营养苗端含有原分生组织,一般分生组织和基本组织;而生殖顶端只由一般分生组织和基本组织构成。生殖顶端细胞中出现了大量的同心环状潴泡和晶体结构,这是与营养苗端细胞超微结构上的重大差别,反映了营养苗端和生殖顶端细胞的代谢活动不同。  相似文献   
3.
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Brassica Pekinensis Rupr.)个体发育过程中顶端解剖结构的观察发现:白菜顶端在胚胎期及萌发期是原套——原体结构;幼苗期逐渐变成分区结构。由五区组成:原套、亚外套、中央母细胞区、形成层状细胞区和肋状分生组织区。结球早期苗端变成生殖顶端,但呈潜伏状态;这种顶端结构中,没有形成层状细胞区。结球后期,潜伏的生殖顶端略有延长并分化明显的花原基;顶端分生组织中有活跃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一个倒园锥体的形状。以上观察说明:顶端结构是随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而变化的,每种结构和顶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莲座期形成层状细胞区和肋状分生组织区的配合活动,使顶端直径增加,并把已形成的叶原基移向外围。当新陈代谢类型发生变化的时候,内部解剖构造的变化比新的外貌形态特征出现得早。虽然结球期顶端变成生殖顶端,但是由于这时的生殖端呈潜伏状态,营养物质可用于球叶的生长。因此,我们认为:结球和花端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花序一词曾经长期存在着问題,Inflorescentia和Anthotaxis的范围划分不清,因此概念不够明确。作者根据分类学上的需要,从形态学角度上,攷虑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派看法,提出了重新规定花序的概念及其命名的问題。花的序列Anthotaxis是一株植物全部花的群集的方式。这方式随着植物在系统进化上的位置,受着叶序和茎的分枝規律的制约而不同. 花的序列按照它的结构繁简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级:1.单生花;2.花组(序);2.花群(丛)。单生花是一株植物主茎或分枝的頂端只生一朵花。根据花的来源不同,又分成:頂生单生花,側生单生花,腋生单生花及单生花组四类。花组是一株植物的主茎或一个分枝的頂端,由一朵以上的花所构成的群集整体。它的轴只具一种分枝式。花组里沒有典型的营养叶,只有简化了的苞片,甚或完全缺乏。花组的命名以花组轴的分枝式为主要依据,分成为单轴(或总状)及合轴(或聚繖)两类。花组的外形为次一级标准,命名时加在单轴或合轴之前;第三级标准为花组的个別特征,如花组轴肉质化或下陷等,这种形容词放在最前面. 花群是由多数花组,以相同的分枝式或不同的分枝式构成的复合体或混合体. 花群的命名:首先是花群的形态,其次是构成花群的各个花组的名称. 最后,作者以单生花为最原始的种类为基础,以花(图解下方)、花组(图解中部)、花群(图解上方)为三级,绘制出一幅图解,介绍各种花序列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亲緣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