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在由快速现代化引起的文化变迁中,文化主体在认识上容易陷入“传统还是现代”的两难境地。就西藏社会而言,厘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使民族文化在文化整合中继续有力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西藏传统文化核心的藏传佛教正日益世俗化,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仍可以在现代生活的部分精神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功能。现代化不是一个千篇一律的模式与过程,完全可以做到民族化与地方化。对于“变”,需要有开阔的心胸、长远的眼光,以及耐心、主动、自觉的文化姿态,既不能做传统的卫道士。也不能臆想一蹴而就地完成现代化。文化的主体选择机制、行政力量与法律机制,以及知识分子的批判和理性精神,都应该在社会转型期中发挥出各自的功用。  相似文献   
2.
从个人与群体的心理机制去探求民间宗教生发与延续的深层结构,是民间宗教研究的重要方法。转经习俗是藏传佛教在民间社会盛行的信仰实践与信众日常化的朝圣仪式。转经人作为该习俗的文化主体,其丰富的个人宗教体验不仅以"灵验"主题的口头神性叙事得到自我认同与集体传播,同时折射了个体心灵世界中的强音与弱音,满足了人们差异又多元的世俗心理需求。融入到民众生活内部的、大量宗教体验的深刻存在,是转经习俗得到稳固传承的隐形动力,甚或成为藏传佛教长期扎根于青藏高原的民间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作为一类外来文化快速进入西藏社会,随即产生了全面又深刻的影响,面具由传统社会的神灵符号,嬗变为商品世界中大众想象的消费符号。传统器物民俗的神圣性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被迅速解构了。依赖前工业社会的“传统”在不断式微的同时,由整个社会合力创造的、结合经济力量的新传统正日益流行并得到共享,这是当下民俗文化的两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