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淮河流域安徽段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与赋存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淮河流域安徽段水系中7条河流的21个沉积物样品的实验研究,获得了Cd、Pb、Mn和Ba等4种重金属的含量数据,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赋存形态.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积累指数法综合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系沉积物中的Mn和Cd主要以弱酸提取态与结晶态的形式赋存,Ba主要以结晶态的形式出现,Pb主要以可还原态和结晶态的形式赋存;重金属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区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存在一定规律;研究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总体较轻微,部分河段沉积物中出现了Cd和Mn的污染迹象.  相似文献   
2.
宋晓梅  陈孝杨 《科技资讯》2013,(33):181-181
探索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全新教育体系,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机制、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对人才培养及产学研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高潜水位资源型城市的水域转化及其碳排放,为低碳背景下的水资源治理提供科学支持和有效依据。以淮南市为例,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调用随机森林和Landsat系列数据,对1987~2019年进行水域时空演变分析,并对2007~2019年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构建水域转化矩阵,运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淮南市和矿区水域与其他地类相互转化产生的碳排放。结果表明,1987~2019年,淮南市和矿区的水域面积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增量分别为87.98km2和68.20km2;在空间上,淮南市水域变化主要分布于矿区;2007~2019年,水域与耕地相互转化最为频繁,主要是耕地转化为水域,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矿区;淮南市和矿区水域转化产生的碳排放在2007~2013年分别呈碳源和碳汇,2013~2019年均呈碳汇。淮南市和矿区水域转化呈碳源/碳汇主要取决于水域与建设用地相互转化产生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内部C、S等物质缓慢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热量对表土植物的影响,应用实验室模拟试验,分析复垦土壤底部加热与通CO_2气体对薄荷生长特征与根系呼吸的影响。试验底部加热温度分别设置为20℃、40℃、60℃,通气通量分别为1L/min、2L/min和3L/min,各梯度通气时间设置5min、10min。结果表明:不同程度通气对薄荷生理特征和根系呼吸的影响不同。底部通气5min/d时,随着通气浓度的增大,薄荷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根系呼吸速率均呈上升趋势,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底部通气10min/d时,叶面积指数呈下降趋势,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根系呼吸速率均呈先增后减趋势。综合对比通气10min/d与5min/d,根系生物量与根系呼吸速率均有下降,下降率分别为17%、8%,叶面积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略有增加,增长率分别为1%、9%;随着煤矸石底部加热温度由20℃升高至40℃,再升高至60℃的过程中,薄荷的叶面积指数、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以及根系呼吸速率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以潘一矿复垦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含水率、容重、pH值、有机碳、速效钾、速效磷和全氮7项指标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特性及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区土壤特性相比,潘一矿复垦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含量偏低。但是土壤容重较大,pH值略高显弱碱性。在土壤剖面上,这7种指标在各层含量差异不大。潘一矿复垦区土壤营养元素中有机质和速效磷比较缺乏,特别是有机质含量严重缺乏。风化后的煤矸石对土壤有一定增肥作用。但是,由于煤矸石偏碱性和含盐量较高特点,容易引起接触层土壤发生盐化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