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大壁虎的机能形态,对大壁虎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微结构的观察,主要结果如下:观察结果与其他蜥蜴亚目动物相似,具有以下特点:消化道管壁具有典型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口腔粘膜上皮轻微角质化;胃底腺为单管状腺;肝小叶结构不明显,在肝脏内可观察到许多色素细胞群;胰脏无分支现象,内分泌部(胰岛)散布于外分泌部之间,与外分泌部分界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扫描电镜对弯叶厕蝇(Fannia curvostylata)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及其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弯叶厕蝇(Fannia curvostylata)成虫触角上共存在着2大类感受器: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和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2种感受器又根据其形态和表面特征分为不同种类,其中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种类较多,分为4种,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分为3种。通过对各种感受器的形态特点进行描述,发现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数量较多且密,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数量较少且稀疏;从感受器的分布部位来看,只有毛形感受器Ⅰ(sensilla trichodea,Str1)和锥形感受器Ⅰ(Sensilla basiconica,SB1)分布于触角第二节,其他种类感受器分布于触角第三节。弯叶厕蝇(Fannia curvostylata)成虫触角感受器和已知的有瓣蝇类(Calyptratae)触角感受器相比,在类型、数量和分布部位上都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防御素是近年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类富含精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的阳离子抗菌肽。脊椎动物的防御素分为α-防御素、β-防御素和θ-防御素3种,其中β-防御素分布区域最为广泛,在脊椎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层有大量表达。其在机体受到感染的早期抑制、抵御和杀灭多种外来病原微生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β-防御素的研究现状,从其蛋白质分子结构、基因的结构及表达调控、抗微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以及作为效应分子和调节分子等角度入手,探讨了脊椎动物β-防御素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它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爬行动物血细胞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爬行动物血细胞—红细胞、有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天青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和血栓细胞的特性、分类特征、显微形态和超微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从细胞的分布、显微形态和超微结构、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细胞的起源及生物功能等方面对脊椎动物胸腺巨噬细胞和肌样细胞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中推广新理念、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采用类似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校教学方式,完善自我学习能力,以达到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目的。对2012—2013年正式开展这一教学改革试验进行初步总结,包括目前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情况和所采用的3种类似过程性评价的课堂考核模式(单元测验、自我评价和讲座)及试验结果。在正式试行过程性评价的2个考核年度中,学生课程成绩统计结果显示,第二考核年度在平时总成绩、期末试卷成绩和课程总成绩3项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其中最突出的是平时总成绩和课程总成绩中的及格率,平时总成绩及格率由30.6%提升到97.54%,课程总成绩及格率由49.25%提升到91.8%。同时,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教改的学生普遍接受和认同在高师专业课中尝试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7.
从超微结构方面对虎斑颈槽蛇胚胎期间胸腺基质细胞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胸腺上皮细胞在胚发育11-12期呈单一的淡染细胞类型,到15期出现深染细胞类型,16期胸腺质和髓质基本形成,胸腺上皮细胞也和成体的胸腺一样分化为被膜上下皮细胞,血管周上皮细胞,皮质上皮细胞和髓质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Toll样受体家族(TOU likereceptors,TLRs)是先天性免疫系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常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家族,Toll样受体2(T011-likereceptors2,TLR2)是已经克隆的Toll样受体家族中表达范围最广,识别病原微生物种类最多的成员。它可单独或协同其他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完成对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触发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级联免疫应答,尤其是针对细胞毒素的抗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文章对N-SL动物TLR2的分布,结构特征,配体识别,信号转导及其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氮肥污染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氮肥的使用量最大,过度使用现象普遍严重,从而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诸如土壤退化、温室效应加剧和生物多样性衰减等。综述了我国化肥的使用和氮肥对土壤、大气、水体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概述了氮肥污染对两栖动物的影响。氮肥对花背蟾蜍受精卵的孵化、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以及幼体具有严重的危害,揭示氮肥引起的水体污染是引起两栖动物种群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了花背蟾蜍(Bufo raddei)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迁移、生殖嵴的形成、初生性腔的形成及性腺的分化。以期待提供更多有关花背蟾蜍的生物学资料。结果表明:花背蟾蜍生殖嵴是由PGCs迁入至腹腔静脉腹侧的背肠系膜后,与此处的体细胞共同形成。当蝌蚪发育至Gosner 23期时生殖嵴出现;Gosner 27期生殖嵴中央部位可观察到小的裂隙,即初生性腔;Gosner 33期在部分个体的原始生殖腺中可观察由初生性腔演化而成的次生性腔,将分化为雌性的标志;Gosner 38期部分个体原始生殖腺中可观察精小囊以及初级精原细胞,即将要分化为雄性的标志。花背蟾蜍生殖腺的分化和发育与中国林蛙、泽蛙等两栖类基本相同,但在生殖嵴和初生性腔的形成均早于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