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1.
文学艺术往往被定位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陈大声的《滑稽余韵》中大量对市井景态和市民众生相的描写,被人们肯定为“不可多得的认识古代市井社会的奇文”。其认识价值在:呈现了明中期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面貌、展示了明代中期逐富重利的社会趋向、反映了明代士人交往下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多评论者指出《琵琶记》的内容是复杂的,有突出的价值、精华,也有明显的不足,甚至糟粕。其实,这是高明《琵琶记》二重内涵的外在体现。该剧内涵二重性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角色意识与个人自我感受的矛盾并存;悲喜因子的交融并存;人物定位的褒贬并存。内涵的多重性,正是《琵琶记》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