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7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讨论相位量化DRFM的关键器件——模数变换器(亦称相位量化器PQ)的单参数加权方法下的优化设计方法.以4bit相位量化为例,提出相位量化器的拓扑结构和编码方法.该拓扑结构具有对称性,消除负载不平衡对量化精度的影响;中编码的目的在于减少贮频信道数,简化DRFM的结构.上述优化设计方法可推广应用于任意比特数的相位量化器设计.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区域经济最活跃,也是城市群发展最前沿的两个地区.长三角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15个城市在内的城市群.长三角内诸城市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年来正在酝酿把安徽、山东、江西等一些城市包括进来,扩大为“泛长三角“.……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路面裂缝问题始终是影响道路桥梁质量的主要原因,解决沥青路面裂缝问题已成为当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重点。本文通过介绍沥青路面裂缝灌缝新技术,明确了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并且详细说明了灌缝技术的工艺流程,可提高道路桥梁质量,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设计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使道路桥梁设计更加的精细化和高效化,必须运用结构化设计理念。本文分析了结构化设计在道路桥梁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有效保证了道路桥梁设计的整体优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剖析了影响产品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有49个子项目的产品竞争能力指标体系及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严品竞争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使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产品竞争能力的定量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了实例,来说明此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结合天津市与国内外经济联系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区商品流入流出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利用本方法对天津市与外部市场联系的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透射γ射线ICT采集系统所获原始数据中,包含有Compton散射光子的计数,在探测器较少时,常采用加后准直器的方法来控制散射光子进入探头,但在实时测量的ICT中,由于探头数较多,加后准直器将受到空间的限制。笔者拟采用让Compton散射光子与透射光子一并进入探测器,再从探测器总的计数中将散射光子减除。并建立了透射式ICT康普顿(Compton)散射针对圆形截面工件的数学模拟,并给出了相应的修正公式以及散射修正的程序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8.
结晶紫—锗钨酸—PVA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结晶紫-锗钨酸-PVA体系的显色反应。显色反应的条件是:[H_2SO_4]=0.13mol/L,(结晶紫)=1.2×10~(-4)mol/L,(聚乙烯醇)=0.32%。结晶紫-锗钨酸缔合物的最大吸收在54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cm~(-1),锗钨酸在0-3.2×10~(-6)mol/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发色完全后1小时内吸光度稳定。由热重量法及摩尔比法测得离子缔合物中结晶紫离子:GeW_(12)O_(40)~(4-)=3:1。  相似文献   
9.
刘宁  陈棋福  钮凤林  陈颙 《科学通报》2007,52(11):1312-1316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海域发生的Mw9.3级地震, 是现代数字地震和GPS观测台网布设以来记录到的最大地震. 高质量的地震和形变测量资料, 为准确估计引发巨大海啸的地震破裂特征提供了难得的可相互验证的资料. 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CNDSN)记录到的初至压缩波反演这次地震破裂过程, 并通过对方法的改进, 克服了CNDSN稀疏的台站分布带来的影响. 所获得的地震破裂过程与全球和区域地震台网及大地测量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 即这次地震起始于苏门达腊西北海岸并以(2.7±0.2) km/s的破裂速度向北北西方向单侧破裂, 破裂持续时间达420 s或更长, 破裂沿着安达曼海槽延伸1200~1300 km, 并且出现两次强能量脉冲.  相似文献   
10.
湿法制备高纯Mn3O4的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以MnSO4等为原料湿法制备Mn3O4的新工艺,给出了适宜反应条件以及原料配比,制得高纯Mn3O4。这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