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海南海桑的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海桑Sonneratia hainanensis KO,E.Y.Chen et W .Y. Chen是我国特有的海桑科红树林濒危植物,仅天然分布于中国的海南岛.海南海桑采用种子育苗.每年6-9月为最佳采种期.洗净的种子应置于含有水的储存缸中,避光、阴凉处储存备用.育苗采用配制培养土,育苗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淡水降低苗床盐度,并注意预防螃蟹、病虫对幼苗的危害.造林可选秋茄(Kandelia candel)等其它树种营造混交林.选用40~80 cm高的苗木,株行距规格可为4 m×4 m, 在抚育期内应注意清除藻类及残次林木等.  相似文献   
2.
红树植物海漆ISSR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在利用ISSR分析对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为获得清晰、重复性的ISSR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的多个因素,包括DNA的提取、模板浓度、TAQ酶的选择与用量、Mg2 和dNTP浓度等进行了比较、优化,确定了海漆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扩增条件:10μL PCR反应体积中,1×T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pH 9.0,50mmol/L KCl,0.1%Triton X-100),0.6~0.7 U Taq DNA聚合酶(上海申能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2 μmol/L 引物,0.2 mmol/L dNTP,1.5~2.0 mmol/LMgCl2,10 ng模板DNA.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AM)结构存在于多种红树植物根内,但目前对于红树林中AM真菌的研究还未能完全揭示其存在的原因和状况。研究通过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中不同潮位16种红树植物根内AM侵染情况、AM真菌孢子密度以及土壤理化因子开展调查,以了解东寨港红树林中AM真菌的存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种红树植物与AM真菌存在共生关系,其中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许树(Clerodendrum inerme)、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和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侵染率较高,均高于55%;16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到AM真菌孢子,每25 g土壤的平均孢子密度为(25.7±2.7)个。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宿主植物根内AM侵染情况差异显著;潮位对AM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高潮位显著高于中、低潮位,而中低潮位间无显著差异。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有效磷含量可能是影响东寨港红树林生境中AM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红树林蛀木团水虱危害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航清  刘文爱  钟才荣  倪翔 《广西科学》2014,21(2):140-146,152
【目的】蛀木团水虱是近年来危害中国红树林的一个新情况,已导致海南和广西部分红树林的死亡。为了防控团水虱,本文总结团水虱对中国红树林的危害情况,分析团水虱爆发的可能原因,提出一些管理策略。【方法】在海南和广西三处红树林团水虱危害地实地调查资料及生石灰消杀与鱼类捕食控制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结果】调查表明,2010至2013年海南东寨港受团水虱攻击而死亡的红树林面积的平均连年增长率为66.4%。危害中国红树林的蛀木等足类生物主要为有孔团水虱和光背团水虱,前者是危害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的关键物种。受害的红树林都分布于人为干扰强烈且有机污染严重的海区。生长在污染物扩散通道潮沟边缘或污染物沉积区中的林子是团水虱的集中攻击对象。处于地带性演替后期、相对高大的成熟林易遭受团水虱危害。团水虱对红树植物的选择性攻击序列为:海莲、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由于潮差不同,中国大陆沿海红树林可受团水虱攻击的地上部高度为海南岛的2倍以上。在实验室中,1∶1配比的石灰水90min就可达到50%的团水虱消杀效果。中华乌塘鳢单位时间的吞食量较稳定,24h内平均可捕食42只团水虱。【结论】推测在海区环境退化的背景下放养家鸭,虾塘排放有机物和消毒剂,人为捕获经济动物很可能是团水虱爆发的触发因子,建议将红树林团水虱危害纳入相关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以化学手段为应急,物理措施为辅助,生态保育为长效的红树林团水虱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莲叶桐Hernandia nymphaeifolia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本研究拟揭示濒危半红树植物莲叶桐在海南岛的分布规律与种群发展趋势,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样方调查法和直接计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海南岛珍稀濒危半红树植物莲叶桐H.nymphaeifolia的资源现状、空间分布和种群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共调查到野生莲叶桐1 336株,主要分布于琼海、文昌和三亚3个市,种群呈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状态,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在人为干扰、地理隔离、种间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野生莲叶桐种群更新受到一定制约,个体数量增长缓慢;莲叶桐种群在幼苗时期受影响较大,一旦消除幼苗期的不利影响,种群将得到恢复。整体来说,海南岛莲叶桐幼龄个体数较多,种群数量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稳定、总体缓慢增长的特点,应重点加强幼苗期的保护和抚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