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如果不是文明的冲突,那是什么?》两篇文章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冷战结束后世界舞台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遇到重重困难,麻烦成堆,又一时苦于找不到解决良策。另一方面,世界其他地区则出  相似文献   
2.
困境的产物     
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的国情咨文,是他总统任期过半、进入第三个年头时所发表的第二个国情咨文。这个咨文调子很低,内容空泛,讨好各方。里根上台时发出的“振兴经济”、“重振国威”的誓言言犹在耳,如今在国会宣读这篇咨文时,连他那惯常的“抑扬顿挫”的语调也没有了。何以如此?原因在于里根政府上台迄今,美国的国情十分不妙。在国内,根据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已进入了第二年。回顾过去的一年,国际形势有哪些特点?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苏美争霸的态势如何?欧洲和亚非拉的局势发生了哪些变化?1982年的前景如何?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刊编辑部于去年11月底邀请国际问题研究所几位专家就上述问题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的问题和见解。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刊登,供读者参考。由于发言内容比较丰富,分两期刊完。本期先发表张明养同志、蔡培田同志总论国际形势、金君晖同志关于里根上台后美国的内外政策、以及荣植同志分析苏联和平攻势的发言。下期将刊登李岱同志阐述世界各国独立自主问题、郭丰民同志关于东西欧相互关系和"欧洲化"问题、薛谋洪同志关于苏美争夺中东的态势、林孝锃同志关于亚太地区形势等问题的发言。  相似文献   
4.
我想扼要谈两点想法:缓和过程中充满曲折和斗争一、由于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争取和平和发展的斗争,由于国际上力量对比的新变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各自迫切需要,今后国际形势走向一个相当时期的缓和将是一个总的趋势。但是,我以为这种缓和的进程将是充满曲折和斗争的,要看到仍然存在着的一些严  相似文献   
5.
刚才宋宝贤同志分析,在里根总统任期内,美苏关系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是可能的。我则认为,里根任期内美苏关系取得某种突破的机会似乎已经错失了。一年多来美苏关系甚少进展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1985年和1986年两年本是美苏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妥协、改善关系的较好时机。因为一则苏联新领导确实需要一个较缓和的国际环境来喘息一下,以便加速发展国内经济;二则里根经过第一任期的经营在美苏争霸的全球态势上取得了较为有利的地位,他可凭借这种实力地位,争取通过谈判达成有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