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何去何从——也谈文学艺术终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文学是否会终结于电信化时代的话题目前成为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文学终结论”者立论的依据(“媒介决定论”)是值得商榷的。电子信息时代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包括文学在内的许多事物都正处于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文学的涵义是发展的、开放的、复杂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去框定当下这种多元的文学现状。目前理论界正在探讨的其实已经不是文学是否会终结的问题,而是文学转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社会,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最广泛的时期,学科意义上的中国美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西方传入的,可以说这是中国美学学科产生的历史与逻辑起点。现代美学理论中具有支撑性意义的美学范畴被引进中国时必然经历一个异质、转化与融合的过程,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与民族化印记。  相似文献   
3.
近代社会,最典型的学术现象就是西学东渐。20世纪初,梁启超首先引进了西方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后经由鲁迅等人的进一步充实,浪漫这一术语最终得以确立,同时也完成了西方浪漫主义中国化的前期历程。这就是中国化了的文学思潮,它与中国诗歌的主情传统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