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20世纪70年代"继续教育"的理念传入韩国以来,经过韩国的努力推广与实践,其已成功将"终身教育"这一理念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相结合。通过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合作,提高了韩国民众对于"继续教育"的认知,从而使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办学,扩大了国民的教育选择范围。我国可以以毗邻为镜,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2.
硅谷能不能复制?——兼论科技工业园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工业园文化的个性化范式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果的差异。作为特定群体共同追求的科技工业园文化,主要表现为三个立体层面: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层次、制度规则层次及器物层次。只有重视科技工业园文化的建设,才能有效地发展科技工业园。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剐剖析了技术教育、技术研究、技术转移和技术成果中的民族主义.分析了技术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提出我国应恰当地应用技术中的民族主义成分,促进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许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纷纷设立科技工业园区,比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科学园”、日本的“筑波研究学园都市”以及我国台湾的“新竹工业园”。为了促进这些科学园的发展,往往是汇聚各方面优势资源,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营造局部优化的发展环境。在这其中,法律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剑桥科技园区的发展历史。1.20世纪60年代——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英国威尔逊工党政府提出了改善大学在国家产业活动中对创新的贡献的施政方针。但是,由于剑桥市政府对工业的消极度,科技成果产业转换缓慢,高技术产业未能在剑桥发展起来。直到60年代后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的例子促使大学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认识到科学与高技术产业的密切关系。10多家企业从大学实验室衍生出来,在剑桥第一次形成了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浪潮。1969年莫特报告提出了剑桥以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企业规划,提出了在城市中建立科学园的要求,在加强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联系的同时,必须大力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工业、医学和农业。。受到此思想的启发,1970年,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在离市中心3英里的城市西北角规划出了24英亩土地,建立剑桥科学公园,利用学院传统的科学和创新优势,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剑桥地区的高技术公司中约有10%~15%在科学园内,许多外国大公司都在科学园内开设了分公司,促进了整个剑桥地区高技术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