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优质铁矿资源的减少,一些低品位铁矿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类矿石由于经历了选矿过程,导致其粒度较小。在传统的圆筒制粒工艺中,水分难以在细粒度的精矿表面均匀分布,从而导致制得的准颗粒粒度偏析严重,影响了烧结料层的透气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卧式高剪切制粒工艺,将颗粒在传统圆筒中的二维受力变化为轴向和径向的三维受力,从而提高烧结原料颗粒的混匀和制粒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烧结混合料颗粒在新型高剪切制粒机中的长大过程以及形成的准颗粒结构,发现准颗粒粒度先随制粒时间的增加逐渐长大,但制粒时间超过35 min后粒度几乎保持稳定。准颗粒结构主要分为三类:无核颗粒、单核颗粒和多核颗粒,其中单核颗粒是最常见的准颗粒结构。水分促进了颗粒的聚结长大,当前原料条件下8.8wt%的水分能够得到最优的制粒效果。增加形核颗粒的比例虽然导致准颗粒粒度有所增加,但是实际的颗粒长大指数却是逐渐降低。同时,增加精矿比例也会导致准颗粒粒度以及料层透气性等指标变差。尽管如此,高剪切制粒工艺的制粒效果仍优于传统圆筒制粒工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