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细菌,在它的染色体上带一特殊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这种噬菌体和细菌同步地进行繁殖,一般不释放游离的噬菌体。带有这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菌。据报导,很多细菌的种属以及链霉菌等都有溶源性菌。 谷氨酸产生菌溶源性的研究,最早见于濑户进等人(1965)的报告,他们指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灌溉对丹参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田间管灌试验法,对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湿度小于30%(特别重度干旱)时,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含量均最高,但是丹参产量低。适度灌溉后,产量大幅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要求。土壤含水量过多时,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最低。综合丹参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采收前期土壤相对湿度小于30%(特别重度干旱)时,应适度灌溉,可以达到不减产甚至增产的效果。本研究为丹参采收前期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福建各地采来的土壤共24样,进行了谷氨酸产生菌棒状杆菌类的分离筛选,发现在富含有机质的陈积土壤中,特别是垃圾土和污泥,易于分离到产谷氨酸的棒状菌。为了证实这些土壤是该菌属棲息的环境,我们进行了各种土壤中的棒状杆菌的噬菌体的分离,印证了只有在上述的类似环境才有棒状菌杆的噬菌体,而其他土壤皆未分离到。因此我们根据了棒状杆菌的生长环境的特点和该菌菌体在灼烧时具有特殊的响声,可以迅速地分离到产谷氨酸细菌,大大地提高了筛选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性状异常丹参是否具有利用价值。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026%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286 nm,流速为1.0 mL·min-1,测定各样品中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患病、变色等性状异常的丹参仍含有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及隐丹参酮等活性成分,部分活性成分含量甚至比正常丹参高数倍,可以作为工业化提取迷迭香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等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