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最长肌反射性肌电活动的循经感传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超  郑政  谢益宽 《科学通报》2000,45(18):1982-1988
在大鼠的背最长服上研究针刺引起反射性肌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以及针刺方向和局部阻滞作用对肌电传导的影响。发现针刺大鼠北最长肌的特定部位,可以在针刺点局部和纵向相邻2~3个脊椎节段内记录晨同步发放的肌电活动在同一脊了段水平,最大幅度的肌电通常位于背最长肌中部腱膜与肌腹交界线上;肌电活动由刺入点向尾侧传播的趋势优于向头侧传播;随着刺入点与记录点距离的增大,反射性肌电的幅度逐渐延长;与背最长肌长轴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运动神经元募集活动的区域性与针刺感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解法去大脑猫的小腿内侧腓肠肌 (MG)上分别利用局部牵拉和针刺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局部机械刺激 ,研究其运动神经元池的募集特性 ,发现 :(ⅰ )募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在较小的刺激强度或刺激施加的较短时间内 ,募集只发生在支配受刺激区的运动神经元上 ;(ⅱ )随着刺激强度或者刺激时间的不断增加 ,募集活动向支配未受刺激的邻近和远处肌区的运动神经元按顺序扩布 ;(ⅲ )肌区神经支配和对局部刺激的顺序反应特性与针刺作用下针感传导现象具有相似的生理学性质 .  相似文献   
3.
房颤R-R间期关联性比正常窦性心律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概率密度函数(PDF)法、相空间图法和互信息函数法分析了正常窦性心律(NSR)及房颤(AF)R-R间期.延时较小时,NSR R-R间期PDF不对称分布,延时较大时,PDF满足高斯分布,证明邻近NSR R-R间期关联性强;而AF R-R间期PDF为高斯分布,且不同延时PDF曲线重合,证明邻近AF R-R间期关联性弱.相空间图和互信息法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AF R-R间期关联性较NSR R-R间期弱是房颤病理信息的反映,这有可能成为新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新型的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系统.该系统利用长焦距(13mm)换能器和机械扇扫, 实现了宽景扫描,具有4.8 mm×6 mm 和9.6 mm×12 mm 两种扫描窗宽.使用长焦距换能器还使得检查时换能器远离角膜,极大地减小角膜损伤的风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FPGA)实现了硬件动态帧平均从而增强了图像的信噪比.系统中心频率为50MHz,纵向和横向分辨力分别为50 μm 和100μm.一个专门设计的层状靶被用来测试系统的纵向分辨力,其独特的结构保证了高分辨力超声设备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运动神经元募集活动的区域性与针刺感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政  喻媚  谢益宽 《科学通报》1998,43(3):285-290
在电解法去大脑猫的小腿内侧腓肠肌上分别利用局部牵拉和针刺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局部机械刺激,研究其运动神经元池的募集特性,发现:(i)集上人有明显的区域性,有较小的刺激强度或刺激施加的较短时间内,募集只发生在支配受刺激区的运动神经元上;  相似文献   
6.
编码脉冲在不增大发射峰值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增大时宽-带宽积显著提高超声平均发射功率,然后在接收端通过脉冲压缩恢复应有的纵向分辨力,并显著增强信噪比.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10 MHz的线性调频脉冲(chirp)发射和实时脉冲压缩系统,由FPGA控制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产生chirp信号,送入模拟乘法器与窗函数相乘,经功率放大后作为发射脉冲,回波信号送回FPGA进行脉冲压缩处理,82μs的回波数据可以在230μs的时间里处理完毕.实验使用了中心频率10 MHZ、带宽7 MHZ、时长5μs的chirp信号.和单脉冲系统相比,在纵向分辨力没有明显损失的情况下,脉冲压缩方法使信噪比增强了12.8 dB,旁瓣抑制可以达到30.6 dB.  相似文献   
7.
玻璃微管电极是迄今为止记录神经元微弱电信号最精密的工具,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将其应用在超声神经刺激研究领域,但其适用性却还未得到检验。通过粒子冲击试验研究了玻璃微管尖端的液体流动,发现频率为500 kHz的低强度超声脉冲能在其尖端激发出强烈的尖锐边缘声流,且声流的影响范围达到数百微米;并利用光学显微图像研究了超声引起的玻璃微管尖端的横向振动,发现尖玻璃微管尖端产生的横向振动幅度也可达到微米量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传统的玻璃微电极作为超声神经刺激的记录工具可能会对被研究的神经组织带来额外的机械刺激,从而严重干扰超声刺激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