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以活血化瘀为立法的通脑活血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将 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西药组。西药组静滴脑组织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组除用上述西药治疗外 ,辨证口服通脑活血汤 (丹参、当归、川芎、地龙 )加味。 15d疗程结束后 ,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5 2 9%,血液粘度 (ηb)、还原粘度 (ηr)、血浆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 )、纤维蛋白原 (PFC )、循环滞留时间(MST )等指标明显下降。西药组总有效率为 70 %,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脑活血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确有疗效 ,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对1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和1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液流变学综合指标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患病组的血浆比粘度(ηp)、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聚集指数(RAI)、微循环滞留时间(MS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形成系数(TF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液粘度(ηb)及还原粘度(ηr)也比正常组高(P<0.05)。红细胞压积(Hct)两组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存在着血液高粘滞,其主要原因为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和变形能力下降,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  相似文献   
3.
观察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40列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检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论尿激酶有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16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项针组和对照组.项针组取风池、完骨穴配合常规针刺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及太冲等.对照组仅常规针刺取穴.每天针刺1次,连续治疗15次为一个疗程.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5),项针组对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项针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9.0%(P>0.05);显效率分别为59.3%和30.9%(P<0.01).结论:项针疗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5.
观察55例血尿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有明显差异,主要为血液粘度降低,红细胞压织降低,血浆粘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血液粘度降低和红细胞压积降低有关。血液粘度的改变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和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及血尿的形成有着因果的关系,其临床意义不仅可以关断血尿的性能,也提示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201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探讨血液流变学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l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及87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的血液粘度(ηb)、还原粘度(ηr)、血浆粘度(ηp)、纤维蛋白原(Fib)、循环滞留时间(MST)、血栓形成系数(TF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各指标(除ηr外)均高于脑梗死组(P<0.01~0.05),其中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明显.结论血液流变学可以作为脑出血与脑梗死鉴别的参考,对诊断及预防脑血管疾病有实用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益寿调脂片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寿调地果蝇寿命影响及对衰老模型小鼠自由基代谢调整作用。方法:(1)采用1日龄黑腹果蝇,随机分为4组。基础培养基培29d后,其中3组分别予100g含0.1g和0.2g益旨片粉剂及10mg绞股蓝总甙片粉剂的培养基,且仍饲以基础培养基。每天定时观察果蝇死亡数,直至全部死亡。(2)利用质量分数5%D-半乳糖皮下注射40d所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造模同时分别给予1%淀粉溶液(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