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互花米草为例讨论海洋物种入侵对海岸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花米草是我国引入的典型的海洋生物入侵种,是列入2003年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唯一的海洋入侵种,并以互花米草为例讨论海洋生物入侵种对我国的海岸海洋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1990—2006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构建了江苏省工业"三废"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析了江苏省环境质量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对"三废"排放量变化趋势进行理论估计.研究表明,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完全符合标准的倒"U"形,而是呈现3种情况:工业废水曲线呈现非EKC关系;工业废气曲线为"U形+倒U形左侧",两个理论转折点的人均GDP分别为5 635元和16 587元;工业固废曲线为倒"U"形左侧,理论转折点的人均GDP为32 402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苦水洋海域铁板沙11DT06钻孔的沉积相序列、14 C测年数据、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并与该海域北翼潮流通道11DT01孔、里磕脚11DT02孔对比,重建了MIS 3阶段以来苦水洋海域的环境演变过程.铁板沙11DT06孔自上而下揭示了4个沉积序列:S1(潮流沙脊层)、S2(潮滩层)、S3(陆相硬黏土层)和S4(高潮滩层).MIS 3阶段以来苦水洋海域经历了潮滩(ca.44~25ka BP)、洪泛平原(陆相硬黏土层,ca.25~12ka BP)、滨岸沼泽与潮滩(ca.12~7ka BP)和水下沙脊-潮流通道(ca.7ka BP至今)等一系列环境演变过程.铁板沙潮流沙脊主要由细砂和粉砂质细砂组成,而MIS 3阶段与早全新世的潮滩沉积主要由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组成,分选性总体都较差,基本都为正偏态,表明沉积物粒度分布都存在细尾部分,这正是潮流沉积物的一大特点,与洪泛平原相的硬黏土层存在明显差异,指示了主控沉积动力环境的不同.苦水洋海域三个钻孔测试获得的11个AMS 14 C和2个OSL测年数据显示了海陆交互作用强烈地区测年结果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正南海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价值南海兼具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征,因此拥有丰富的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生态系统,尤其是珊瑚礁生态系统。南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价值:首先,珊瑚礁直接服务于国家实际利益需求,是重要的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