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四川盆地各矿区雷口坡组地层划分方案不统一,且受早印支运动的影响,雷口坡组顶部岩溶带地层垮塌破坏,造成地层内幕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恢复困难的难题,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重新厘定了盆地内雷口坡组的地层划分方案,以四级层序为作图单元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重建。高精度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雷口坡期四川盆地处于局限–蒸发海环境,在川西北一带靠近松潘—甘孜海槽一带发育有台地边缘,台地内部颗粒滩和台地边缘颗粒滩构成了雷口坡组的勘探主体。岩相古地理的演化表明,雷口坡组沉积时期盆地底形发生了东倾向西倾"跷跷板"式的转换,在层序I早期仍保持了早三叠世西高东低的地形格局,至层序III沉积期东倾趋势消失,层序IV~V沉积时期盆地内隆凹格局略具雏形。伴随着构造挤压运动的加剧,从层序VI开始盆地底形隆凹格局分异加剧,形成巨厚膏盐盆,膏盐盆沉积中心在层序VI~X沉积时期具有明显西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撞击流中单颗粒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格子波耳兹曼方法模拟撞击流流场,采用拉格朗日法跟踪颗粒相,对单颗粒在撞击流中的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Re数和不同喷嘴间距H与喷嘴高度W比值(H/W=1,2,4)时颗粒的运动轨迹图,以及颗粒在流场中的最大渗入深度和停留时间.同时,对颗粒在湍流撞击流中的运动规律也进行了初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当H/W一定时,随着Re的增大,渗入深度变长,停留时间却变短;而当Re不变时,随着H/W的变大,渗入深度和停留时间都变长.  相似文献   
3.
4.
燃煤锅炉可调卫燃带活动隔热层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可调节燃带的物理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可调卫燃带隔热板主要热物理参数对各层隔热板内壁温的影响,并据此给出了隔热板安全工作时隔热板材料导热系数和厚度的推荐值。传热计算表明:如隔热板材料采用推荐的导热系数和厚度,当2层隔热板重叠时内外层隔热板不需要冷却保护,而3层隔热板重叠时只有外层隔热板内壁温度超过耐热钢允许的工作温度,因而应对外层隔热板采用冷却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Bilger提出的条件矩模型对CH4-CO2湍流射流扩散燃烧进行了数值 模拟。对于湍流流和混合分数场采用k-ε-f-g模型,对于组分浓度场采用条件矩模型的抛物线型方程。将速度场、温度场和主要组分(CH4和CO2)浓度场的模拟数据与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条件矩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扩散燃烧的火焰结构,是湍流燃烧模型研究的一种值得探讨的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班集体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在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分析和谐班集体的构成要素为基础,分析当前大学班集体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大学和谐班集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班集体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在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分析和谐班集体的构成要素为基础,分析当前大学班集体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大学和谐班集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不同湍流模型比较模拟撞击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构造了计算撞击流流场分布的数值简化模型,并用有限容积法对间距为H的两个对置平板喷嘴间的湍流作用区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采用了三种湍流模型:标准的k-ε模型、RNG k-ε模型(renormalization group k-ε model)以及雷诺应力模型.数值模拟数据的有效性通过将模拟结果与由对环境温度下两对置喷嘴之间的撞击流试验的结果比较得到证实.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由于考虑了平均流动中的旋转及旋流流动情况,RNG k-ε模型在撞击流区域获得的结果要好于用标准k-ε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湍流扩散燃烧中的守恒标量用二阶的雷诺应力模型进行初步的数值模拟,鉴于目前对守恒标量的模拟都是建立在各向同性的湍流粘性系数模型的基础之上的,这与各向异性的湍流燃烧存在很大的矛盾,研究用二阶的雷诺应力模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的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对混合分数的预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二阶矩的雷诺应力模型能提高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