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农村与市场连接的重要桥梁。研究运用组织化理论分析了我国供销合作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以重庆市多个案例总结供销合作社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发挥及其成效。研究发现,供销合作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表现为:基层供销社采用组织化功能,实现了对农业合作组织进行组织能量、组织统筹与社会动员,以及自身发展的协同。实践中,通过基层供销社相互入股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产加销一体化体系、构建统一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路径,实现了基层供销合作社、农业合作组织的关联共进,进而通过组织化功能的水平提升有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基于此,应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让供销合作社活跃于乡村产业中。  相似文献   
2.
农地要素非市场化相当普遍,并影响到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阻碍。为什么农户偏好于关系型自发流转而不是将农地流转给龙头企业?论文立足于心理账户理论进行了解释:农户对农地价值评价包括了物化价值和人格价值两部分。相对于物化价值,人格化价值难以通过货币度量。这使得农户流转农地获得的收益远小于面临的损失。考虑到农村社会的人情交往逻辑,农户将农地流转给亲友邻居获得的收益包括了物化价值,还包括了人情价值,由此降低了农地流转获益与损失之间的差值。据心理账户的运算法则,当收益小于损失但差值不大,人们会整合看待;这使得损失造成的痛苦感被收益带来的愉悦感所弥补,从而激励了农地流转发生。为此,本研究以江西绿能公司为例证,并使用了“千村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估计,揭示了农地要素市场化的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