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理论课程是中文系学生理解文学史、作品选的工具之一,也是中文系学生进入专业理论学习的入门课程,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各种文学课程学习的结果,但是,传统的文学理论授课方式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此了解学生心理,针对当前学生情况改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乐趣从而对理论学习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2.
面对转型期社会的世俗化 ,池莉选择了若即若离的态度 ,对市民世俗的“淡泊”与“拥抱”在池莉身上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景观 ,这也恰恰表现了池莉在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生存策略 :作为“小市民”,她可以被显示旺盛生机的市民阶层所吸引 ,做他们生活的代言人 ,免受“形而上”思索的折磨 ;作为知识分子作家 ,她并不完全将自己与市民阶层混同 ,在顺应市场经济下的市民社会的同时 ,她要时时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思索。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内涵。在前现代主义时期,它是指对世界的摹仿、再现;在现代主义时期,它是指心理真实、荒诞真实;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真实消失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池莉八十年代后期的创作置于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语境中,试图考察其创作的多层蕴含。本文认为社会转型及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池莉叙事“撕裂”与“重建”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池莉以“究竟什么是爱情”置换了“五四”以来“如何获取并发展爱情”的主题,从粉碎浪漫爱情神话和强调婚爱中的生活法则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婚爱本质观,并表现出对现代情爱特质的由衷欢呼。  相似文献   
6.
池莉以“究竟什么是爱情”置换了“五四”以来“如何获取并发展爱情”的主题,从粉碎浪漫爱情神话和强调婚爱中的生活法则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婚爱本质观,并表现出对现代情爱特质的由衷欢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师专文学理论教学困惑出发,希望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教学模式,宏观与微观的双向拓展及合理的课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的谐调统一,走出文学理论教学无趣而空泛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 ,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 ;它的特性使其可以达到辅善、启真、养体、助劳的目的 ,完成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高校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沿应着力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与文论教材建设中的其他教材相比较 ,突出其兼容并包、体系完整、范畴建构及读者意识等方面的特征 ,并且指出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理论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在良好的互动教学环境下,在充分发挥了学生专业兴趣以及特长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展开,本文针对《文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中文系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特点,结合实际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改革尝试,提出了对《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从作业形式到课堂授课方式的思考以及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