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红外地平仪是很多空间飞行器平台姿态控制系统的关键姿态敏感设备,红外地球姿态敏感方法是其核心工作原理。针对传统红外地平仪基于光机扫描技术的红外地球姿态敏感方法,存在检测数据量小、姿态测量精度低的缺点,提出基于焦平面技术地球姿态敏感方法,阐述其算法原理和工作波段选择。由于大视场光学系统的引入,分析了光学系统的成像方式引起的姿态测量误差。实验表明提出的基于焦平面技术地球姿态敏感方法具备较高精度的姿态测量功能。  相似文献   
2.
邓雷梅 《世界科学》2011,(12):25-26
拜访恒星不仅仅是幻想 没有引擎的星际飞船?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特别是面对美国宇航局未来不确定的前景,无引擎的星际飞船真是最超乎想象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3.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雷 《科技信息》2011,(27):I0109-I0109,I0061
当前我国煤矿设备正处在一个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时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煤矿设备投入的不断增加,煤矿机电设备处在一个更新换代的时期。机电一体化将机械与电子技术融为一体,顺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是煤矿实现高产高效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佛爷池为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高山带的冰蚀湖。在其干涸的底床挖掘一条深70 cm的探坑,自坑壁取得沉积物样品。对这一剖面的3个样品做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56个样品做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碳/氮比值(C/N)分析、低频磁化率(?lf)和非滞后性剩磁(ARM)测试、粒度分析和孢粉分析,并计算ARM/?lf。利用这些测年结果建立这一剖面的年代框架,并对TOC和C/N,?lf,ARM和ARM/?lf,平均粒径及栎属孢粉(Qucercus)含量在剖面中的变化进行解译,由此初步推测佛爷池周边距今5520年以来的气候及环境变化。在5520~3800 a BP,气候为冷干,在其中的5100~4300 a BP冷干程度可能最强。在3800~2300 a BP,气候渐转暖湿。在2300~1300 a BP,气候更为湿润。在1300~700 a BP,气候更为温暖,可能是过去5500多年中最温暖的时期。在700~500 a BP,气候再度变冷、变干。由于共同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太白山高山带中、晚全新世这一气候-环境变化与中国东亚季风区一些地点的变化趋势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将介绍一项具有重大科学和实际意义的深空探测任务,这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将允许我们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近距离上以遥感和实地探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观测和研究一颗恒星的磁活动以及磁重联区域.首先,我们将首次直接进入太阳风暴的核心能量释放区——磁重联电流片内部,对其中的磁场耗散、能量转换、带电粒子加速等重要过程的细节进行精细实地测量和研究.其次,我们将对太阳风暴,即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的物质成分和内部结构进行直接探测,帮助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CME的爆发机制和其中的物质来源;实地探测快CME前面的快模激波,被磁重联和CME激波加速的带电粒子及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第三,我们将在离开太阳5-10个太阳半径的距离上直接测量日冕磁场-太阳活动的能量来源.第四,利用成像和光谱观测手段,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观测和研究太阳高层大气中的动力学过程.目前在地球附近对日冕常规观测的分辨率在1.5′′,甚至更差,而通过抵近观测可以将同样设备的分辨能力提高5-30倍,将为我们提供在地球附近无法获得的太阳超清晰图像以及相应的物理信息,让我们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上来研究、认识和了解距离我们最近、对我们最重要的恒星,从而解决太阳爆发和日冕加热等长期困扰太阳物理研究领域的难题.这也将使我们获得唯一的、能够对发生在恒星大气中的磁重联过程进行直接或者是抵近探测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邓雷 《科技资讯》2006,(30):244-245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我国的工业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厂房建造的数量和规模较以前大大的增加,但同时,工业厂房建造投资大,维护费用期限长,且有很多影响工业厂房建造成本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全面认以和分析影响工业厂房建造成本的重要因素,如何使建造费、维护费期望值最低,又完全能够满足工业厂房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完全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城市道路交叉口不同掉头模式的安全性及通行效率,应用微观交通仿真手段,基于VISSIM仿真模型和交通安全替代评价模型(SSAM),对车辆的掉头行为进行仿真。采用平均排队长度、车均延误时间、车均停车次数、交通冲突类型和数量等指标,对城市道路三种典型掉头模式进行安全性及通行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在任意行驶速度下,停止线前掉头模式产生的交通冲突量最少,交叉口内部掉头模式下车辆的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最小;综合评价可以看出,在车辆行驶速度低于50 km/h的情况下,采用交叉口掉头模式既可以明显减少交通冲突的产生数量,也对交叉口车辆通行效率影响较少,是三种掉头模式中的最优方案,行驶速度高于50 km/h的情况下,停止线前掉头模式最优。综上,通过对不同的掉头模式进行比选分析,建议通过参考车辆行驶速度选择较为优化的掉头模式作为该交叉路口的掉头模式。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由基于最优尺度量化的分类主成分分析数据处理模块和优化Transformer时序预测模块组成的卫星电源消耗预测方法.针对卫星工程数据的高冗余问题,建立了基于赫斯特指数分析(Hurst)、灰色关联分析以及分类主成分分析(CATPCA)的卫星高维数据处理模型,对百维度时序数据进行有效提取,重构输入数据.采用对抗学习网络架构,建立多学习Transformer的卫星电量预测模型,模型综合考虑影响卫星能源消耗的多种因素以及时序数据依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高精度卫星电源消耗时序预测.实验部分采用卫星真实运行数据,综合考虑影响卫星能源消耗的多种因素,12 h预测拟合优度达到94%,比BP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精度更高.可以有效克服常规工程数据的冗余、缺失以及脏数据问题,解决了常规时序预测需要依赖长期数据的不足缺陷,有效完成卫星能源短时消耗高精度预测.这对卫星在轨任务规划、卫星在轨健康管理等后续任务提供可靠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