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古典戏曲在人物设置时,虽然不能离开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这种人物关系并不是欧洲传统戏剧所追求的对抗性的矛盾冲突关系,它非但不推崇激烈的冲突,反而是作者对冲突的有意淡化。在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关系时,也总是趋向于使这种冲突显得比较温文尔雅,比较诗意,比较有分寸,表现出中国古典戏曲在人物关系设置时对诗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传统儒学一向十分注重作家道德修养与其创作实践的关系,宋代文人尤其是理学家对德言关系的讨论有了新的进展,使之不仅更具思辨性,而且注意到“言”与“文”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大学也逐渐从社会之外走进社会生活,进入社会的中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活跃、最有力的社会组织之一。尤其是在人类处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当下,大学承当更重要的责任,其发展直接关系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进步。因此,世界各国皆将大学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作为重要国策来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根据而提出审美理论,从哲学的问题推演出美学问题。离开传统哲学就无法理解传统美学,离开理学的哲学问题,就无法厘清理学的美学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美学是一种审美哲学,而非审美规则,我们不能站在文学家或者文学批评家的立场来看待和评价理学美学,而应该站在文化的立场来认识和理解理学美学。理学美学既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也是一种美善结合的伦理美学,同时还把“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作为其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化、功能化和思辨化,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宋代理学家的文学批评有其独特的标准,为人强调“有德者必有言”的道德至上论;为文主张“文以载道”的道本文末论。根据这一标准,理学家在对屈原进行道德人格评价时,既充分肯定其忠君爱国精神,又批评其露才扬己、凸显君过的狂狷个性。而在评价其作品时,一方面赞扬其言之有物,另一方面又批评其不知“道”、不求“道”。这使得其楚辞研究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诗歌艺术的审美本体,理学家虽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但并没有极端地否定人的情感;相反,正是在肯定情感的基础上,理学家认为"盖诗者,古人所以咏歌情性","道情"是诗歌艺术的美学本质,从而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作出了具有一定唯物精神的合理解释.当然,这种情感在理论上还规范于"情"、"理"合一的中庸尺度之中,以理节情,以性范情,因此显示出与纯粹文学家的发愤抒情有所不同的言情特点.  相似文献   
7.
理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后不同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主导意识形态,是适合中国一定时期的社会需要,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有价值的理论体系。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从包括理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真正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就必须解决与历史上曾经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包括理学在内的儒学的关系问题,重视发掘和批判继承理学文化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对教学进行研究,必须把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代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必须对学什么和怎样学做出科学安排,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宋人站在儒学的立场评价屈原其人其诗,既高度赞扬其爱国忠君精神,又贬斥其“怨君”、“沉江自戕”等不符合儒家规范的行为;既肯定其诗“发乎情”,又批评其不能“止乎礼义”。这种对古人褒贬的矛盾态度,是宋代文道冲突、情理冲突的文学思潮的反映,渗透着当下的时代精神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文道关系是理学美学的核心问题,两宋理学家虽然普遍具有重道轻文的倾向,但同时也认为“道”本体必须通过“文”形式而体现,离开“文”,所谓“道”就没有着落,成为“有体无用”之学。为文要求明白自然,质朴平易,反对架空细巧,刻意雕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