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0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烟叶霉变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宾  王南云 《贵州科学》1998,16(2):124-127
分析了烟叶霉变的原因,介绍了污染烟叶的常见生物类群,并就烟叶霉挛防治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肥料科学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微生物肥料作为一项新的农业措施,在提供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业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为促进我国微生物肥料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作者提出微生物肥料科学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几个热点问题,如开展寡糖在植物生长中的调节功能与利用研究,应用微生态学与PCPR理论来促进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把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与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贵州蜜环菌资源及其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是我国蜜环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报道了贵州宽阔水、雷公山、坡岗自然保护区等地2种有价值的蜜环菌,并对蜜环菌的生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岩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岩溶作用影响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连宾  袁道先  刘再华 《科学通报》2011,56(26):2158-2161
从土壤及岩生微生物影响岩溶作用的速度和微生物捕获CO2 及诱导碳酸盐形成等方面分析了岩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指出岩溶作用的速度和碳汇稳定性以及岩溶地区的碳循环与微生物有密切关联. 提出需要结合不同生态环境来定量研究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以揭示生物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及其与岩溶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208种,分属于95属,47科。其中担子菌186种,73属,35科;子囊菌22种,12属,9科。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可分为3个垂直带:低山带中的大型真菌;中山带中的大型真菌;山顶带中的大型真菌。同时,对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鸡(土从)菌科(Termitomycetaceae)的研究史和范围.笔者认为,它包含两个属:鸡(土从)菌属(Termitomyces Heim)和华鸡(土从)菌属(Sinotermitomyces Zang).提出了该科己知种的详目,并对该科的种的分类和鉴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鸡油菌多糖的提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油菌(Cantharelles cibarius)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外生菌根真菌,多糖是鸡油菌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报道了鸡油菌多糖提取工艺,作者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固液比(加水倍数)及木瓜蛋白酶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40 min、80 ℃和25倍水,在此条件下其多糖提取率可达12.58%.薄板层析结果显示,鸡油菌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核糖组成.  相似文献   
8.
树舌、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组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树舌(Ganoderma apparatus)、茯苓(poria cocos)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单糖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认为树舌子实体和茯苓菌核经热水提取、脱色和乙醇沉淀分别得到相应多糖(树舌多糖Ga,茯苓多糖Pc)粗品,多糖粗品经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得Ga-1、Ga-2、Ga-3和Pc -1、Pc -2、Pc -3 3个级分,并应用薄板层析技术,确定树舌多糖3个级分均由葡萄糖、树胶醛糖、甘露糖、果糖及一种未知单糖组成,茯苓多糖3个级分均由葡萄糖、甘露糖、核糖及一种未知单糖组成.  相似文献   
9.
植酸(简称P.A.)是1872年Pfefr首先发现的,1969年,L.F.Johnson和M.E.Tate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式(如图)。植酸广泛存在于粮食作物中。大麦、粗米中含有植酸1.0~2.0%,大豆中含有3.5~3.7%。它是谷物种子发芽和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在食品工业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酿酒上的应用研究尚未见过报道。笔者首次对植酸与白曲糖化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连宾 《贵州科学》1997,15(1):39-45
分析植物生长与有机物还田的关系,城乡有机废的的农业利用原理,途径以及微生物在废物处理中的作用,指出有机物还田对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