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引导语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曾经说过:“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他之所以这么讲,是与他早年的一段经历有关。萨缪尔逊当学生时,一位哈佛的同学要他在所有社会科学原理中,指出一种既正确又重要的理论。萨缪尔逊这个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高才生,一下子竟被难住了,未能给出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此后30年中,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直到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前一年即1969年,才找到了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答案。萨缪尔逊认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在那些可以称作既正确又重要的社会科学原理中首…  相似文献   
2.
轻松学术语     
外部性(externality)①术语故事:你身边的外部性教育经常被认为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典型例子。虽然教育的收益人是被教育的个人,他付费并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也因为其有教养的公民而受益,如社会生产率和政治参与率的提高。外部性的概念使政府有充足的理由生产、资助或补贴教育。污染是负外部性的典型例子。假如个人或公司将当地的空气或水作为排放废气废物的场所,他将给下游或下风向的公司或个人施加成本,包括疾病、生产率下降乃至丧生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商品的购买者没有负担全部的成本从而产生过度生产的低效率。著名的科斯…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是中外学界持续争论的热点议题。作者对"中国模式"的含义、基本内涵等进行深入的探讨的同时,对各种误解和歪曲进行了辨析和澄清;指出:"中国模式"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的丰富内涵:在经济建设方面,表现为形成了"四主型经济制度";在政治建设上,形成了"三者统一、四层制度"的架构;在文化建设上,形成了"一个体系、五个主体"的制度格局;在社会建设方面,形成了"三个互动、五层制度"的总体格局。"中国模式"是一个已经相对成熟,对相关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发展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河南省兰考县349个村庄和3321农户的调查数据,选取村庄的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村干部因素和农户个体因素4个方面8个影响因子,借助回归分析、热点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兰考县贫困发生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兰考县贫困发生率空间差异较大,贫困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且多集聚于乡镇边界.(2)人均耕地面积、距乡镇级政府的空间距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村干部年龄、村庄患病比例、常年在外人口比例对于村庄贫困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3)贫困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扶贫措施的实施应将医疗、转移劳动力就业和实行三产结合考虑在内,应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行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脱贫,逐步提高农区人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辛向阳  乔家君 《河南科学》2012,30(5):652-656
运用偏离-份额法,较系统探索开封市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发现开封市制造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行业势头发展良好;开封市制造业绝大多数部门的竞争力趋于弱化,开封市制造业的竞争力急需提高.提出了增强开封市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紧抓"中原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等.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曾经说过:“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他之所以这么讲,是与他早年的一段经历有关。萨缪尔逊当学生时,一位哈佛的同学要他在所有社会科学原理中,指出一种既正确又重要的理论。萨缪尔逊这个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高才生,一下子竞被难住了,未能给出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此后30年中,这个问题一直薷绕在脑海中,直到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前一年即1969年,才找到了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答案。萨缪尔逊认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在那些可以称作既正确又重要的社会科学原理中首屈一指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始终强调理论创新的指导作用和现实价值,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伟大社会变革的要求;在于我们党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推动理论发展和创新;还在于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从未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对于创新理论的需求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