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子午沙鼠各个发情周期,了解子午沙鼠的发情规律。方法每天间隔4 h连续20 d采集24只雌性子午沙鼠阴道上皮细胞涂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阴道脱落上皮细胞角化细胞形态及数量,确定子午沙鼠不同发情周期。结果子午沙鼠的发情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发情前期(22. 0±12. 0) h,发情期(26. 8±8. 1) h,发情后期(18. 20±9. 10) h和发情间期(50. 0±38. 2) h,发情周期为(4. 7±1. 2) d。发情前期有核上皮细胞比例为(80. 20±1. 83)%;发情期角化细胞比例占(88. 00±1. 86)%;发情后期角化细胞比例(24. 80±1. 43)%、淋巴细胞比例(48. 20±2. 05)%和角化细胞比例(24. 80±1. 43)%三种细胞均存在;发情间期淋巴细胞比例为(91. 70±1. 66)%。结论雌性子午沙鼠的发情周期为(4. 7±1. 2) d,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分别占发情周期的19. 5%、23. 8%、16. 1%和44. 3%,各期上皮细胞角化细胞形态及数量的比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功能性肠病大鼠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模型Ⅰ组为束缚结合直肠高敏刺激法,模型Ⅱ组为束缚结合冷水(冰水混合物,0℃)刺激法制作功能性肠病大鼠模型。并以血液指标、回肠和结肠的病理学变化及肠推动比来评定造模效果。结果 1)血常规:模型Ⅰ、Ⅱ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淋巴细胞数(Lymph)、血小板数(PLT)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液生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A)、肌酸激酶(CK)、镁(Mg)、磷(P)、乳酸脱氢酶(LDH)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小肠推动比率:模型Ⅰ组和模型Ⅱ组小肠推动比率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4)模型Ⅰ组与模型Ⅱ组大鼠回肠及结肠表现出基本一致的病理变化:回肠部分微绒毛顶部上皮细胞脱落、结构不完整,部分微绒毛固有层上皮细胞轻度水肿、核浓缩,固有层中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充血;结肠上皮细胞轻微肿胀、固有层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偶见基层部分平滑肌细胞嗜酸性变,微绒毛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