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经历了一个多世纪(1840年至1949年),内涵异常丰富。从总体来看,除明显的保守性、曲折性外,其主要特征还表现为时代性、超越性及其互动。时代性包含思想主张、具体实践、社会现实;超越性涉及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与超越现实客观条件两方面。二彼此相连,相互激荡。其互动体现为趋同与异趣。前表现为近代转型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而后则显示二时空异位、内涵相异和侧重点有别。它们反映了这一转型的必然性、急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2.
责任乃孙中山近代话语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词,几乎覆盖其活动的所有空间.其诠释责任的话语形式多样,所涉内涵包括责任概念释义、责任类型分类和责任精神分疏等方面.他认为责任乃国民内在道德素养,外现为投身于政治变革与维护共和,促进和平.价值取向、内在责任和外在责任是其责任观的具体构成,而由低而高的义务、责任与天职为三要义.孙中山以...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社会近代化过程中,倪嗣冲政治人格的基本特征甚多,其中最主要的有四:亦奴亦主寓于一体的基本形态、回顾正义骑墙应事的处世原则、崇尚专制践踏民主的政治理念与株守礼教阻滞进步的文化追求。这些特征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化尚非成熟的外现,也是倪嗣冲自身时代思想特色的具体体现,表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化实乃一比较复杂而长期的历史过程,客观上需要社会诸方面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刘师培积极致力于中国近代伦理道德重构,批判改革“三纲之说”,倡导改良家族伦理,崇尚功利,追求自由、独立、平等的资产阶级伦理道德、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性,转向无政府主义后,他又明确提出了根除家庭伦理、破“功利之谈”,倡导绝对平等的无政府主义伦理观,与前此迥然不同,具有明显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