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多烯(17个碳原子)模拟反式聚乙炔链,位于两个多烯链平面之间的钠原子为掺杂剂,用 CNDO/2方法讨论了掺杂聚乙炔的微观导电机理,尝试并分析了用轨道理论的离域方法处理定域问题的具体方法.在我们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范围内、负电孤子借助于钠原子在两链间跃迂。在低量掺杂情况下,参考链上孤子的存在对这种跃迂起辅助作用;电荷密度、原子轨道布居、能量分割及沿分子轨道形状等的结果同样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M(POR)与M(PC)类化合物催化作用的微观电子转移机理系列研究之一。简述催化过程基本特征,电子隧道迁移模型与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3.
前文曾讨论过偶数碳原子链烯烃环加成反应的 MO 对称性问题,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有关奇数碳原子共轭烯烃环加成反应的理论文章不多,而且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沦。借助于唐——孙的局部群和 HMO 方法对这类反应进行了处理,其结果说明 HMO 法完全可用于讨论烯烃环加成反应的奇数π电子体系,并且证明了环加成反应的 MO 特征根曲线满足于不相交原理,还得出该反应选择定则的奇偶形式。  相似文献   
4.
5.
6.
我们利用气态异核双原子分子中原子的表现电荷和核间距离为参数,来修改鲍林所提出的异核双原子分子键能的经验计算公式。并且利用修改的公式来计算一些比较典型的气态异核双原子分子的键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我们的结论是:在异核双原子分子中存在着附加稳定性能量,这就是分子中原子表观电荷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 Hellmann—Feynman 定理的基础和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H.—F.定理在化学中的各种应用。对进一步开展从力观点研究化学现象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J.V.Neumann 和 E.Wigner 于1929年首次提出后又由 E.Teller(1937)补充的“分子势能曲线不相交规则”(简称不相交规则(noncrossingrule),是一条在结构化学与量子化学中多次遇到的重要原则。如,在分子光谱中讨论电子态间的跃迁问题构造双原子分子和它的解离原子的轨道能谱间以及协同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的分子轨间的相关图等问题时,不相交规则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稠核芳香化合物分子以及石墨、Bi等晶体物质之反磁磁化率具有显著的方向性。这种反磁性各向异性现象自从K.S.Krishnan等人发现并进行系统地大量的实验工作以来,曾吸引了许多物理学与化学工作者参与此项问题的研究,获得了重要的成果并已成为研究物质结构的磁化学方法的重要的理论基础。至今虽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验数据,但是不论在理论分析上或是实验材料的综合整理上都还是不尽令人满意的。理论计算工作始自L.Pauling F.London,后来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