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高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传统课程体系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整体走向出发,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地处理内容之间的课程之间的逻辑与结构关系,以充分发挥内容与课程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审美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审美时的主体心态,是审美关系得以成立的关键。在中国独特的化土壤上产生的发达的心理美学思想,具有和西方美学明显不同的特点,它主要包括三个理论层面,三大致形成一种由此及彼渐进深入的心灵程序,虚静是体验的发端,“游”是体验的展开,而物化是由此而达到的高峰体验。从虚静的“一”到物化的“一”,不是心理的大循环,而是审美的飞升,在活泼泼的生命运动中“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相似文献   
5.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哲学乃美学之母。道家哲学主要是以“道”为本体的思维观、宇宙观、人生观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的。把握了“道”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也就说明了道家哲学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道”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本体认识;“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定热;“道”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发展;“道”奠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
美是人类生活及社会进步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审美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本主要从审美教育同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净化精神世界和开发创造智能的关系与作用的分析中,阐述了它的重要作用,说明在学校和学科教育中必须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文化转型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历史机遇,而文艺学的转型则直接体现为理论的突破与创新。面对文化转型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文学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失语症"的梦魇与尴尬,从而引发出文艺学界对文学理论与研究的困惑,对危机的反思。文艺学的创新是在对以往的文艺学观念和方法论的反思中进行的。因为当代中国的文艺学只有建立在这个坚定的文艺学观念与方法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文学理论走出"困境",走向科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