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若干无机缓蚀剂对混凝土中钢筋的阻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含NaCl介质溶液的浸泡实验,利用电化学实验检测技术,观测和比较了NaNO2等8种无机缓蚀剂添加于混凝土中对钢筋的阻锈作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NaNO2等缓蚀剂对钢筋明显的阻锈作用,在pH=9.50%,含10%NaCl的混凝土模拟液中,外加NaNO2后,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可下降至未加缓蚀剂的1/6,缓蚀剂的加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钢筋耐点蚀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应用阵列电极测量不同阴离子介质中有机涂层/铁电极界面电位分布图,研究腐蚀发生、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腐蚀优先发生在有机涂层/铁电极界面边缘.涂层一旦破裂,在Cl-介质中腐蚀很快发生并不断发展,在NO-3介质中腐蚀也很快发生,一段时间后就逐渐受抑制,而在CO2-3介质中腐蚀不发生.与常规电极相比,阵列电极能给出更详细的腐蚀界面的电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空间分辨电化学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原位(In Situ)空间分辨技术及其在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扫描微电极技术、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Kelvin探针技术、扫描光电流谱技术、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等,其中扫描微电极技术、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扫描Kelvin探针技术可直接测定腐蚀电极表面或界面化学不均一性的分布图像,而其它方法则是通过测量表面分子振动光谱、表面隧道电流及光电响应等,进而从分子水平研究腐蚀电极过程。并侧重介绍作用已建立的具有微米空间分辨度的电化学方法,主要有多种形式的扫描微电极技术及阵列电极技术等,并用于研究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及局部腐蚀过程。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电化学方法的发展及应用,使得人们对金属表面和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特别是金属局部腐蚀发生、发展过程机理的认训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金属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中,一步法制备金属醇盐:Ti(OEt)4、Ti(OPr-i)4、Ti(OMe)4(acac)、Cu(OEt)2、Cu(OBu)2、Ni(OEt)2和Mg(OEt),产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实验表明电极表面粗糙化处理,防止阳极纯化,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采用有机溴化胺电导盐,可以提高电合成收率,采用合金电极,可以有效克服不溶性金属醇盐在阳极的吸附问题,并同时合成几种金属醇盐,从而提高反应的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5.
结合前人研究工作分析了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总结了城市化对旅游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并对有关旅游对于城市化的影响进行了概括,最后针对旅游城市化这一新兴的现象从概念、特点、影响机制和实证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果表明旅游与城市化相互影响机制还尚处在研究初期,研究方法也大多限于定性的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定量分析,并未形成能广泛应用的基础理论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此外,旅游城市化的概念还未形成共识,旅游城市化研究也偏向于概念、特征、影响机制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还不成熟,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来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