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将黄顶菊植株根茎和叶片通过浸提方式提取获得其水浸液,用以培养玉米、小麦、大豆、白菜种子和幼苗,测定种子发芽和幼苗生物量,另外还将4种作物种子播种于采集的黄顶菊根部土壤中观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测定结果表明:黄顶菊植株水浸液和其根部土壤对4种作物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降低;种子萌发后的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幼苗高度降低而根系长度和鲜质量增长.同时经处理的作物植株出现叶片数减少,叶色发黄,茎秆弱小等异常症状,说明黄顶菊对测试的几种作物生长有明显的阻碍性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纹枯病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很多玉米主产区最重要的病害,而武夷菌素(w uyiencin)是来源于不吸水链霉 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 wuyiensis的一种微生物源类杀菌剂.本研究测试了武夷菌素对玉米纹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武夷菌素的PDA培养基上,玉米纹枯病菌生长缓慢,菌丝分支致密且部分菌丝尖端出现原生质体渗透;菌丝致病力下降.随着武夷菌素质量浓度的增高,菌丝受抑制程度加重,在培养后期,菌株形成的菌核数量和质量均显著下降.当武夷菌素质量浓度为50 m g/L时,玉米纹枯病菌菌落直径减少75%以上,菌丝致病力降低达99%,形成的菌核数量和质量分别降低67%和61%.武夷菌素可显著抑制玉米纹枯病菌的生长发育,在玉米纹枯病的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武夷菌素对田间玉米纹枯病的有效防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影响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生长发育的几个重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试验发现空心莲子镰刀菌草生长产孢对光照、通气及淹水与否不敏感的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测定营养培养基、温度和酸碱度因子对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因子对此真菌菌落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都有极显著的作用,所以认为它们是影响真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真菌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0℃,在25℃时生长最快而产孢最多;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是20℃~35℃,在30℃时萌发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对6种培养基的测定结果显示,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胡萝卜培养基(CAA)、空心莲子草根茎煎汁培养基(ARS)和空心莲子草叶片煎汁培养基(ALA)上都能够正常生长、产孢和萌发,而在清水洋菜培养基(WA)上不能生长发育,但是马铃薯蔗糖琼脂(PSA)是该真菌的最佳培养基.菌落生长和产孢的适宜酸碱度范围是pH 4.5~pH 11.0,最适约为pH 7.0,在pH 4.0和pH 12.0时生长和产孢都明显减缓;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 4.0~pH 9.0,在pH 10.0~pH 12.0范围内孢子不能萌发.由此可见,在25℃和pH 7.0条件下使用PSA,是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农用抗生素武夷菌素的效价,应用响应面法对武夷菌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应用部分因子设计法对武夷菌素发酵培养基中的淀粉、葡萄糖、玉米粉、豆饼粉、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MgSO_4、FeSO_4、NaCl共10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筛选出葡萄糖和豆饼粉为影响武夷菌素效价的关键因子,然后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进最大响应区域,应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葡萄糖(X_2)和豆饼粉(X_4)的浓度,得到武夷菌素效价(Y)的二次多项式优化拟合模型,其为:Y=6 643.78 687.42 X_2 275.13 X_4-824.69 X_2~2-122.45 X_2X_4-620.94X_4~2由该模型求解可知,当葡萄糖27.2g/L、豆饼粉31.8g/L时武夷菌素效价有最大值。于是按这2种关键因子的用量获得优化的培养基,用菌株S-40(原始效价4443μg/mL)比较试验测定表明,在优化的培养基上武夷菌素的效价可提高到6643μg/mL.  相似文献   
5.
从观赏花卉蜘蛛兰(Hymenocallis littoralis)上发现一种叶部病害,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获得2种真菌,按照柯赫氏证病律方法确定其均为该病害的病原菌.根据2种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的形态特征鉴定,它们分别为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病菌主要侵染植株的叶片,接种试验表明它们可以单独侵染,也可以复合侵染,引起相似的症状,但2种病菌混合接种后发病更快更重.室内接种叶片和田间自然发病叶片上的症状相同,初为水渍状灰褐色的小点,扩展后形成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灰色至灰褐色,边缘紫褐色至红色,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带,后期病斑互相连接,导致叶片大面积或全部成灼烧状枯死并萎垂.该文描述了2种病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主要结构的形态特征,但它们的种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6.
茶叶枯病是茶树上最重要病害之一.该研究探讨武夷菌素对茶叶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显微观察发现,用武夷菌素处理病菌的分生孢子后,其萌发显著缓慢,萌发出的菌丝形态畸形且伸长受阻.在含有不同稀释浓度(8.3~25.0mg/L)武夷菌素的PDA培养基上,随着药液浓度的升高,病菌菌落生长受到抑制加重,单位菌落的产孢量明显降低,且产生的分生孢子不同程度地畸形.药剂对病菌的抑制效果与药液浓度成正相关.用加入武夷菌素的培养液培养病菌7d后,培养液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这说明药剂能破坏液体中病菌菌丝的细胞膜结构和通透性.  相似文献   
7.
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获得水稻生长季节中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相对严重度(x)随时间(t)而变化的动态消长曲线,用Epitimulator软件计算出单分子、逻辑斯蒂、龚伯茨和理查德拟合模型.根据各模型的检验参数分析比较4种理论函数对纹枯病进展曲线的拟合性,发现单分子函数的拟合性最差,龚伯茨函数优于逻辑斯蒂函数;当确定适当形状参数m值时,用理查德函数可获得纹枯病发展动态的最优拟合模型,其决定系数最高而卡方值和均方根误差值最小.在实验中设置了3个纹枯病接种处理并获得3条病害进展曲线,用理查德对它们进行拟合所得到的拟合模型分别是:x=[1 0.187 4 exp(-0.213 9 t)]~(-20.5699)±0.0170(m=1.048 6,R=0.982 2,X~2=0.010 9) x=[1-0.690 3 exp(-0.210 3 t)]~(3.6881)±0.0198(m=0.728 9,R=0.988 5,x~2=0.010 9) x=[1 0.636 4 exp(-0.431 6 t)]~(-8.0703)±0.0277(m=1.443 3,R=0.988 2,x~2=0.015 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