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采用羟基磷灰石与生物活性玻璃制做义眼台。用液态化学反应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取适宜数量的生物活性玻璃与之混合,经高温烧结制成义眼台,并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动物实验表明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生物活性,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本材料是制做义眼台的新型材料。本文就材料研究、动物实验、义眼台的制做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1978—2004年我国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金融体系通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网络安全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一直是通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对移动通信系统安全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分析了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安全性的研究要点,并相应给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4.
姜花( 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根茎用甲醇提取,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柱层析、薄层层析及HPLC等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和对 其理化性质进行对比,鉴定为3个二芳基庚烷和2个黄酮,分别是gingerenone A(1 1),rel-(3 R ,5 S )-3, 5-di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7-(4-hydroxyphenyl)-heptane(2 2),hexahydrocurcumin (3 3),3,5,7,4´-tetramethoxyflavone(4 4)和5-hydroxy-3,7,4´-trimethoxyflavone(5 5)。化合物1 1~4 4为 首次从姜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热环境暴露大鼠骨骼肌的影响。方法 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200只,每组40只,随机分组(盐水组、溶剂组、姜黄素低剂量预处理组、姜黄素中剂量预处理组、姜黄素高剂量预处理组),各组连续7 d等体积灌胃,第8天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定沙漠干热环境气候模式[(温度(41±0.5)℃,湿度(10±1)%)],分别在0 min、50 min、100 min、150 min时间点,各组随机取10只出舱麻醉,采集下腔静脉血液用于测定肌红蛋白含量;取部分股二头肌于甲醛溶液中固定用于光镜下观察,随机选取5个视野对白肌进行灰度测量,于50 min、150 min从盐水组、姜黄素高浓度组大鼠股二头肌中取1 mm×1mm×1 mm组织块置于锇酸中固定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盐水组、姜黄素高浓度组在干热环境中随时间延长同根肌纤维部分区域颜色变淡,变淡区域逐渐增多,盐水组变淡区域逐渐变为白色,姜黄素高浓度组变淡区域呈淡红色;并且随时间延长颜色变淡的肌纤维数量逐渐增多,尤其盐水组增多明显; 2.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干热环境盐水组以线粒体减少为主要组织学改变;姜黄素高浓度组与盐水组相比线粒体数量减少的较少,姜黄素高浓度组可见线粒体堆集的增生迹象;3.干热环境中各组血液中肌红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4.灰度扫描结果提示:盐水组和溶剂组,从0 min到150 min,灰度值逐渐升高,150 min明显高于0 min组(P0.05);在100 min和150 min时,姜黄素中、高浓度组灰度值较溶剂组和盐水组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姜黄素预处理能够减少干热环境大鼠骨骼肌从红肌转化为白肌的数量,对骨骼肌线粒体的减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姜黄素预处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干热环境骨骼肌线粒体的稳定性,推测其对于干热环境下劳力型热射病并发的横纹肌溶解及继发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巴豆(Croton yunnanensis)枝叶风干粉碎后用甲醇提取,使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 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HPLC等分离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倍半萜 类化合物,分别是(-)-ent-6α-methoxyeudesm-4(15)-en-1β-ol (1), oplodiol (2),(7R*)-opposit-4 (15)-ene-1β,7-diol (3), aphanamol I (4)和 orientalol C (5)。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 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