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统一塔里木盆地南闸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并结合沉积相研究其生烃潜力.方法 基于大量岩心分析资料、野外露头观察、薄片鉴定资料及大量测井与录井资源,对南闸组地层进行重新划分,利用单井相、沉积相剖面对比和沉积相平面对比法,对其沉积特征及相带进行划分.结果 将隶属于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底部的阿恰群下碎屑岩段及原南闸组的一套在全...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剂热结合煅烧法合成了空心球状的四氧化三钴和钼酸钴的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Co3O4-CoMoO4),将其作为磁损耗材料,与石墨烯复合后进行了电磁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复合后的材料具有更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在2 mm时最小反射损耗值为?23.45 dB;吸收带宽为2.55 GHz;其有望成为一类具有“薄、强、轻、宽”优异特性的新型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普遍发育致密储层,寻找其中相对高孔渗层段是当前延长组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志丹地区长9油层组致密油储层为例,综合运用测井、岩心测试等资料,借助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物性进行了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控制储层物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并指出了相对高孔渗层段。研究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储层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以粒间孔隙和长石溶孔为主;沉积微相是其发育的宏观控制因素,其中河口坝中上部和水下分流河道中部物性最好;砂岩粒度、盐酸盐岩含量、岩屑含量及长石含量是储层发育的微观控制因素。细-中砂岩储层物性较好;碳酸盐含量小于10%有利于储层物性发育;岩屑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差;长石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好。综合考虑储层发育的多种控制因素,可以将储层分为5种类型,其中粒度较粗、岩屑含量较低、长石含量较高及碳酸盐岩含量小于10%条件的I类和Ⅱ类储层较好,是勘探有利目标区;Ⅲ类储层中等,Ⅳ类储层物性差-致密,Ⅴ类属于致密层。研究成果对延长组致密油勘探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对比分析安顺市这一高密度人口活动地区的亚喀斯特与纯喀斯特地区的土地覆被方面的景观格局变化的不同,以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安顺市地区的亚喀斯特区域和纯喀斯特区域做对比分析,探讨亚喀斯特与纯喀斯特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和景观格局特征的区别。研究主要发现:1)安顺市主要土地覆被类型转移表现为耕地向草地、林地转变,表明区内整体生态状况趋于良好,亚喀斯特区域的草地、林地增长恢复显著,草地的增长率有17.75%,林地的增长率达到6.58%,与纯喀斯特地区的增长率对比说明亚喀斯特区域具有更好的良好的生态适宜性;2)景观格局指数显示区内景观异质性增强,优势度降低,相关指数亚喀斯特区域较纯喀斯特区域表现更为显著;3)亚喀斯特区域具有较纯喀斯特区域良好的生态适宜性,正是因为这一优势,受到更多的人为干扰,然而它本质上属于喀斯特的这一事实不容忽视,所以在合理利用区域资源的同时要重视保护。  相似文献   
5.
运用不同融合方法对无人机高分辨率数据与Landsat8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SV变换、Brovey变换和PC变换融合效果优于其他融合方法,其中HSV变换突出了图像的纹理信息,Brovey变换使图像目视效果较好,光谱保真度高。其他融合方法如GS变换增加了人工用地的信息量,但降低了图像整体清晰程度;CN变换光谱扭曲较大,存在光谱信息损失。  相似文献   
6.
通过低成熟度泥岩生排烃模拟试验,结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泥岩的生油、储油、排油及热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对生成原油及其可动性进行分析,建立全过程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长7泥岩最大的生油量出现在成熟度Ro=1.0%附近,生油量约为120 mg/g TOC,而后随着成熟度增高,生液态烃量逐渐降低,气态烃量逐渐增加,累积生烃量持续增大;排出页岩油量随成熟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o为1.15%时液态烃排出量最大,约为64.55 mg/g TOC,之后随后成熟度继续增大,液态烃排出率迅速降低;随热演化程度升高,泥岩微孔体积持续增大,中孔体积先增大后减少,大孔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宏孔持续增大;可动流体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不同成熟度泥岩可动流体平均为23.17%;长7泥岩生储排烃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低成熟阶段、成熟—自饱和阶段、成熟—排油阶段、成熟—高成熟阶段4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晚古生代古盐度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古盐度数据为有争议的塔里木盆地上古生界地层的沉积环境研究提供判定依据。方法对盆地巴楚、塔中、塔北地区的上古生界泥岩样品进行B,Ba,Sr,Ga等微量元素及K2O含量测试,开展古盐度地球化学分析,使用多指标恢复出研究区晚古生代水体的古盐度。结果本研究测试的古盐度数据分布于4.7‰~55.2‰,变化范围较大,涵盖了淡水、半咸水、咸水、超咸水各种类型。其中,以半咸水—咸水样品多见,超咸水样品集中出现于巴楚地区二叠系南闸组及库普库兹曼组,淡水样品出现于塔中地区砂泥岩段。结论古盐度测试显示,塔河地区"东河塘组"具半咸水特征,这一结果与该区钻、测井揭示的三角洲沉积吻合;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各泥岩段的古盐度具半咸水特点,反映了该时期为有河流注入的淡化泻湖环境;砂泥岩段沉积期,淡水河流注入对古盐度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巴楚地区二叠系南闸组—库普库兹曼组泥岩为咸水浅海陆棚—半咸水泻湖与潮坪沉积,个别样品的古盐度偏高可能与样品含火山凝灰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