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TM影像解译的2000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对福州市各乡镇和不同海拔带上土地利用程度进行分析,认为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水平分异格局明显,沿海地区、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和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程度随海拔的上升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100 m以上林地占绝对优势,0~50 m为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最大的高程带.还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对影响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地形特征、气候特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交通干线分布及社会政策等因素影响着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泉州市为例,采用APH与特尔菲结合的综合评价法计算不同时空的土地利用集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认为城市化发展、产业集群、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引起该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时空差异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具有连续分布时滞与非线性脉冲影响的BAM型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问题.利用M-矩阵以及谱理论等工具得到了系统存在惟一全局指数稳定的平衡点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一个例子说明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以泉州市各县为研究单元比较其差异.选择与建设用地密切相关而又相互独立的人文因子,归并为人口、生产、消费、投资四类因素.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各驱动因子在县域建设用地变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是导致县域建设用地变化驱动机制分异的主导因素;工业化和服务业化驱动建设用地变化存在地域差异;消费因素对建设用地的驱动反映了地方观念和特点;投资因素、人口因素对建设用地的驱动不确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