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慧 《晋中学院学报》2015,(3):82-86,103
基于样本的二维纹理合成技术是属于纹理拼贴的方法,综述了二维纹理合成技术中几种经典的纹理合成算法,并用C++程序实现了理论化的基于块无缝拼接的纹理合成算法,且给出代码的关键部分。通过测试程序,用C++实现的基于块无缝拼接的纹理合成算法,在合成质量、速度上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ZLRJ-I型智能流量热量积算仪的设计与现行的流量热量仪表之间的差异。介绍了该仪器原理、特点,及其利用微机技术、弯管流量计技术、AD590温度测量装置,解决了供热管网系统中流量节流装置测量准确度低、阻力损失大、大管径一次元件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安装不方便等四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目前在机器人课程教学中应用的ROBOT—1型示教,再现教学机器人的操作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采用职能方框图给出了操作系统的链表式层次操作结构,说明了这种操作结构具有透明度高、便于操作和教学直观的特点。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介绍了该机器人母、子计算机配接步进电机的双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指出了该机器人不适合于采用闭环方式进行关节控制的机器人教学。  相似文献   
4.
探讨酸蚀裂缝面上微凸体在地层应力作用下变形破碎规律,为酸蚀裂缝闭合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从初始和酸蚀后裂缝表面微凸体的受力分析入手,用Herz弹性接触理论和Drucker-Prager屈服破坏准则解释了酸蚀裂缝表面微凸体变形和破碎规律,结果表明,在地应力条件下初始裂缝表面微凸体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变形破碎,酸蚀后裂缝表面微凸体在承压时的变形程度与地应力、岩石的弹性模量及酸蚀后微凸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当酸蚀后裂缝面微凸体的曲率半径大于其发生破碎的最小曲率半径时,酸蚀裂缝可保持较大的开度及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直接在热电偶参考端加装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跟随测量,利用微型计算机取代常规仪表实现工作端和参考端两路温度信息的实时数据采集,通过软件进行参考端温度补偿和非线性处理的智能测量方案。解决了目前热电偶测量技术在参考端温度补偿上存在的不足,为热电偶的高精度测量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学利  解慧  陈勇  刘煌  郭平  杜建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1):13361-13366
顺北缝洞型油藏具有超深、高温、超高压特征,相同断裂带内和不同断裂上油藏在原油类型、性质方面表现出了差异,进行相态规律分析和特征掌握非常重要。文章中以1、5号断裂带上油藏为研究对象,对1、5号带井下样品进行相态实验测试,分析相态实验测试结果得到其相态变化规律。发现:随着储层深度减小,原油中重质组分(C7+)含量由5号带上最高的29.88 %降低至1号带上最低的18.72 %,但从两个断裂带内油藏采出的脱气油密度基本一致;油藏原油饱和压力及气油比,随着生产井段不断变深呈现线性减小趋势,而粘度呈现上升趋势;从顺北5号带往1号带方向,原油逐渐变轻,流体类型从弱挥发性油变为易挥发性原油,原油临界点向左移,相图宽度变窄、高度变高。从相态分析角度明确两个断裂带上油藏原油具有相同油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简要论述了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唐山工程技术学院研制的国家专利产品“ZLRJ—Ⅰ型智能流量热量积算仪”所用工业标准弯头弯管流量计的部分常温实验。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这种流量计的一致性实验结果和统计学分析的情况,说明了应用工业标准弯头作为流量传感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油页岩勘探开发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油页岩资源储量巨大且分布广泛,主要赋存于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一段、二段,含油率中等,一般为4.7%~5.1%左右。从松辽盆地油页岩地质特征及时空分布出发,选取主采层厚度和矿体埋深参数,建立油页岩段和盆地的优选标准,建立松辽盆地勘探开发有利区优选体系,将其划分为最有利、有利、较有利和一般有利4个级别的油页岩勘探开发区。其中,南起伏龙泉-农安,经增盛,北至肇源的地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靶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在热水管道压差测量中,由于两个取压点的高差引起测量误差的原理,并列举实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