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综合配套的实验研究方法,对广西某肝癌高发区饮用塘水的基因毒性和致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饮用塘水对真核细胞有明显的诱变性,阳检率为93.3%;从幼年开始饮用塘水的儿童和成年男性居民,其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理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显示塘水对人体细胞有遗传毒性作用;塘水浓缩物对人和大鼠原代肝细胞非程序DNA合成试验均呈阳性反应,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塘水浓缩物有明显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并在长期诱癌试验中显示出与黄曲霉毒素B1协同诱发大鼠肝癌的作用。研究结果揭示和论证了饮用塘水在肝癌病因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HBxAg及ras基因的表达蛋白P^21在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B1(AFB1)致树Qu肝癌过程中的表达,发现这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呈正相关系,即接受HBV和AFB1双因素的树Qu的肝癌发生率与IGF-Ⅱ,HBxAg及p^21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只暴露于单一因素HBV或AFB1的动物。同时,在带瘤树Qu中,这三种基因的表达又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HBxAg及ras基因的表达蛋白p21在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B1(AFB1)致树鼠句肝癌过程中的表达。发现这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呈正相关系。即接受HBV和AFB1双因素的树鼠句的肝癌发生率与IGF-Ⅱ、HBxAg及p21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只暴露于单一因素HBV或AFB1的动物。同时,在带瘤树鼠句中,这三种基因的表达又显著高于无瘤者。提示:HBV与AFB1能协同激发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些基因的过量表达在肝细胞的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动态观察Solt-Farber模型实验大鼠肝癌发生的启动、促进、发展,癌形成各阶段c-myc,N-ras的表达及其与病理改变及γ-GT酶表达的关系。结果,这两种癌基因在促癌阶段出现高表达,继而略下降,诱癌中期以后随增生结节的发展和癌的形成呈增加的趋势,与γ-GT酶的表达有一定的吻合性。诱癌中晚期c-myc,N-ras的表达增高与癌变关系密切。结果表明,c-myc和N-ras在肝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肝细胞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