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并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侏罗系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纪济阳坳陷为一受北西向断层控制而相互分割的山间盆地,早、中侏罗世以冲积平原和滨浅湖沉积为主,晚侏罗世以冲积平原沉积为主.对应于早-中侏罗世早期-早-中侏罗世中期-早-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北西向断层的活动依次表现为较强-弱-消失-极微弱-较强5个不同的阶段.相应的沉积表现为在北西向断层的东北侧,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逐渐演化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不断向盆地中进积;滨浅湖发育范围逐渐变小,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迁移.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碎屑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主要取心井的粒度分析资料,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碎屑岩主要沉积环境的粒度概率曲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发育的沉积相有扇三角洲、冲积平原、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每一种沉积相又分为几种沉积亚相类型;该地区碎屑岩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主要包括:“上拱弧形”式、一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多段式、复杂两段式和复杂三段式、“低斜多段”式、“高斜多跳一悬”式和“高斜多跳一悬夹过渡”式、“高斜多跳”式、“宽缓上拱”式等,每种沉积亚相类型对应其独特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该研究成果可为新探区的沉积环境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压裂、酸化等层间改造作为油气井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于难以开发的低孔低渗断块油气田,层间改造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措施。层间改造方案中,是否正确选择了改造井(层),直接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本文围绕油藏的开发条件,用注采能力分析方法计算出井(层)的产液能力,判断井(层)对油藏开发的适应性,为井(层)下步是否实行改造措施提供可行性依据。从而对选择改造井(层)提供了一个主要的判断依据。通过对文东油田沙三中9-10油藏的几口井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李铀教授提出的理论体系,利用ANSYS对纯Ⅰ型弹塑性裂纹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裂纹尖端应力场,结合实验数据得出用应力强度因子表示的2A12、Q460C和LC4几种金属材料的纯Ⅰ型弹塑性断裂临界值,并初步验证了这些断裂韧度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要想让贵州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转化,就必须加大对旅游业的管理力度,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作为专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中职学校,就应该加快中职旅游教育,以更好的服务于贵州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人系统取样,用筛析法对云南大理盆地隐仙溪河道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河流上游以砾石沉积为主,平均质量分数(含量)达57.92%以上,砾石粒径以10~50cm为主,在砂质沉积物中以粗砂为主,其含量达28.35%,中细砂含量只有13.76%;河流中游虽然也以砾石沉积为主,但砾石粒径明显变小,以5~10cm为主;河流下游则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其中中砂、细砂和粉砂总含量高达77.64%,尤其是细砂和粉砂含量显著升高,分别达到27.96%和32.26%,而粗砂和砾石含量明显降低。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度及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水动力条件、地形坡度和搬运距离控制,但搬运距离与沉积物粒度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测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有利勘探区带,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通过合成记录标定达到井震统一,将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5个三级层序(SQ1-SQ5)和9个体系域,建立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区内除了发育普遍认识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外,还存在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探讨目标层序(SQ3-SQ5)内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结合储盖组合分布、反演特征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层序SQ3和SQ5内部低位水进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但是不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应以加强断垒带两侧的滚动勘探,寻找新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藏为主;而层序SQ4低位水进体系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薄,横向连续性较差,易尖灭,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垒带东北部斜坡带上为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碎屑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主要取心井的粒度分析资料,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碎屑岩主要沉积环境的粒度概率曲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发育的沉积相有扇三角洲、冲积平原、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每一种沉积相又分为几种沉积亚相类型;该地区碎屑岩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主要包括:“上拱弧形”式、一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多段式、复杂两段式和复杂三段式、“低斜多段”式、“高斜多跳-悬”式和“高斜多跳-悬夹过渡”式、“高斜多跳”式、“宽缓上拱”式等,每种沉积亚相类型对应其独特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该研究成果可为新探区的沉积环境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并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侏罗系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纪济阳坳陷为一受北西向断层控制而相互分割的山间盆地,早、中侏罗世以冲积平原和滨浅湖沉积为主,晚侏罗世以冲积平原沉积为主。对应于早-中侏罗世早期—早-中侏罗世中期—早-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北西向断层的活动依次表现为较强—弱—消失—极微弱—较强5个不同的阶段。相应的沉积表现为:在北西向断层的东北侧,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逐渐演化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不断向盆地中进积;滨浅湖发育范围逐渐变小,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迁移。  相似文献   
10.
隐仙溪扇体发育于大理盆地洱海西岸点苍山山前,扇体扇面坡度差别较大,内扇为10°,中扇6°,外扇2°,纵剖面呈下凹的楔形。通过野外观测及室内分析,将扇体沉积物划分为混杂堆积泥石相、无泥质砂砾石相、筛状沉积相和漂砾相,并对扇体不同亚相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了扇体沉积物粒度变化规律。认为其具有自内扇向外扇呈辐射状减小的趋势,且在根部粒度递减率高,向外递减率逐渐变低,这一变化规律可用对数函数曲线进行较好的拟合。为认识冲积扇储层砂体的空间构型及三维储层建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