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通览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一书的基础上,本文对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认为从福柯的权力“微观物理学”分析到布希亚的“符码——消费社会”理论再至德里达的“解构”策略无不闪耀着创新的智慧之光,但是他们有“解构”而无“建构”的逻辑和“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的论调也确实难以给现实的社会生活提供可信的路径和依托。故此,作者认为后现代社会理论只是社会理论难能可贵的“富矿”,而非“归宿”,只是新社会理论的“起点”而非“终点”。  相似文献   
2.
在通览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一书的基础上,本文对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认为从福柯的权力"微观物理学"分析到布希亚的"符码--消费社会"理论再至德里达的"解构"策略无不闪耀着创新的智慧之光,但是他们有"解构"而无"建构"的逻辑和"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的论调也确实难以给现实的社会生活提供可信的路径和依托.故此,作者认为后现代社会理论只是社会理论难能可贵的"富矿",而非"归宿",只是新社会理论的"起点"而非"终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