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明清时期,漕运是关乎王朝生存命脉的重要政治、经济活动,影响到中央行政系统的整体运作。江西庐陵麻氏为明代军户,入清以后仍然承担了挽运漕粮的任务,麻氏的定居、迁徙与其军户身份密切相关。通过论述庐陵麻氏承担和应对漕运的办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江西卫所漕运体系的实际运作。而麻氏的宗族建设及其发展,反映了漕运军户家族的地方化过程,同时也是地方社会文化构造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吉安府是以士绅阶层为主导的地区,由明至清,吉安府上层士绅呈现出由盛到衰的趋势,不过下层士绅的数量却日益增加,士绅阶层的社会构成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士绅的结构变迁与江右王门学派的思想密切相关,不仅导致了士绅价值取向的转变,而且促进了地方秩序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香山县,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其社会生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香山农业经济迅速增长,成为珠江三角洲粮食生产基地。宋代时的移民聚落已发展为土著社会,逐渐兴起的宗族成为乡村的基层组织。然而势家豪强与外县巨族对土地的霸占,流民与海盗横行等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明嘉靖以后,香山著名文人黄佐制定的《泰泉乡礼》,对香山乃至珠江三角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广州善堂发展迅速,兴起了大量由地方士绅及商人群体创办并长期经营的慈善组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广州九善堂,在地方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崇正善堂为广州九善堂之一,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善堂.文章通过对该善堂的救济思想、筹建过程、组织架构、经费收支、慈善活动等的考察,探讨近代广州善堂与地方政局及粤商群体的联系,进而回应近代善堂的地方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