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定量模拟了1994年~2002年宝钢码头前的沙体冲淤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994年~1999年,宝钢码头前河床总体表现为冲刷,冲刷量为53.286×106m3,年平均冲刷率为10.657×106m3,1999年~2002年,仍为冲刷,冲刷量为60.277×106m3,年平均冲刷率为20.092×106m3.1994年~2002年8 a共冲刷113.563×106m3;年平均冲刷率为14.195×106m3.淤积区域主要分布在上段沙体的上部及上段沙与新浏河沙体之间的区域.宝钢码头河床的演变是河床的边界条件、来水来沙及人类活动的耦合结果.上段沙体的下移南偏对宝钢码头存在潜在的不利.  相似文献   
2.
胶州湾悬浮体特性及其对水动力和排污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1年8月在胶州湾西南部进行了连续的定点水样采集和一周的潮流流速大小、流向、水位和浊度观测. 发现: (1) 悬浮物中非矿物组分含量平均达87%, 明显高于以矿物颗粒占优势的高浊度海湾. (2) 总体上, 悬浮物的粒径呈表层水样>近底层水样>底质, 趋势同高浊度环境相反. (3) 平静天气下, 悬浮颗粒物浓度具有明显的涨、落潮和大、小潮周期变化; 但强风天气可以打破这种格局. (4) 观测点(20 m水深) 悬浮物浓度的变化在近底层受沉降-再悬浮作用控制, 但在表层受平流作用制约, 后者反映垂向交换不够充分. 结论: 低浊度海湾悬浮颗粒物的成分和粒径组成易受沿岸污染物输入的影响; 悬沙来源少、波浪和流速小、排污控制是维持海湾低浊度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水下微地貌运动高分辨率探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枯季和1998年全流域特大洪水后期对长江口区主航槽分别进行了走航和定点探测,获得了近底紊流猝发、床面泥沙喷发及其伴随的大尺度底形运动的连续时间序列可视图像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细颗粒底沙再悬浮使床沙同步粒径达到与上部水体流速相适应是具有宽粒径分布的细颗粒底沙形成大尺度底形沙波的前提,因而长江口区大尺度底形沙波不仅与中值粒径有关,而且与粒度累积百分含量为16%时的粒径直接相关.底形沙波的尺度和运动速率主要受枯洪季流域来沙及其粒径和涨落潮流速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江河口横沙小港泥沙浓度的观测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OBS-3浊度计在1998年2月12日至21日期间在长江河口横沙小港对悬浮泥沙浓度作了观测,同时也用ENDCO海流计测量了流速、流向、水温和盐度。观测数据表明不论潮还是小潮期间,在落潮过程中泥沙浓度的扰动比涨潮过程中更加频繁和强烈,存在着高频振荡。动力分析表明这是由潮扩散的不对称性造成的,即落潮期间垂向湍流扩散比涨得垂向切变不稳定增强。观测还指出泥沙浓度的变化与流速密切相关,存在着泥沙峰值滞后于流速峰值的现象。这是首次用先进的OBS浊度仪在长江口横沙小港观测在落潮期间泥沙浓度的高频扰动,并从动力成因上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