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东南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中国东南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约200个深源捕虏体,试图认识该区岩石圈地幔的成分特征,了解其经历的地幔作用过程,通过电子探针(EMP)和激光探针(LAM-ICPMS)微束技术,对具代表性的深源捕虏体中的矿物进行了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中国东南部元古代地壳之下主要为新的饱满型地幔,而这种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形成与该区晚中生代以来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减薄和伸展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坡缕石在HCl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及溶解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两个三八面体比例不同的坡缕石分别进行了浓度为1,3和5 mol/LHCl溶液的浸蚀实验,浸蚀时间为0.25,0.5,1,1.5,2,3,4,5,6和7 h.实验表明,三八面体比例高的坡缕石的八面体离子的溶出明显分为3阶段,其3阶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Mg2+含量高及Mg2+和Si4+离子的溶出行为的相互制约所致.即八面体离子的大量溶出促进了Si4+离子的溶出、Si4+离子溶出后以非晶态SiO2胶粒的形式被吸附在坡缕石的表面,从而阻碍了反应的进行,随浸蚀时间的推移,或HCl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SiO2胶粒絮凝沉淀,反应通道重新开放,反应得以继续进行.酸浸出液中Mg2+/(Fe3++Al3+)比值最终达到一个定值,表明酸是渗透至结构的微空腔中和晶体进行反应的.二八面体比例高的坡缕石的八面体离子溶出的阶段性不明显.文中对两者溶解行为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安徽女山碱性玄武岩中的深源包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山碱性玄武岩中具有丰富的各类深源包体:二辉榄岩体包体,辉石岩包体、复合包体和麻粒岩包体等。  相似文献   
4.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承德黑山苏长伟晶岩中的紫苏辉石(100)面与pH值为0.8的HCl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实时跟踪观察.结果表明:酸性溶液对紫苏辉石(100)面的溶解作用以该面上解理裂缝为突破口,以侧向台阶式推进方式进行.在近7 h的实验中,浸蚀深度为2-3 nm,基本没有下蚀作用.溶解作用的推进明显以[010]和[001]方向为主,而且前者推进的速度较后者快,因而在(100)面上留下了矩形的溶蚀凹地.以上酸对紫苏辉石(100)面的溶解特征是受原(100)表面微形貌以及晶体结构制约.  相似文献   
5.
磁黄铁矿是铜镍硫化物矿床含量最多的硫化物之一,常温下只有单斜磁黄铁矿具有亚铁磁性.X射线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显示,红旗岭矿床海绵陨铁状矿石磁黄铁矿以单斜磁黄铁矿(mpo)为主,致密块状矿石磁黄铁矿为单斜磁黄铁矿与六方磁黄铁矿(hpo)混合型.差热与磁热重分析显示致密块状矿石在323℃存在明显的吸热效应,并且这一过程伴随着磁性的转变,表明323℃是矿床中磁黄铁矿的热磁效应与相变点.致密块状磁黄铁矿在400℃恒温30h后淬火条件下使mpo全面转变成hpo,自然冷却则使原矿石中的hpo与mpo全部转变为mpo.这一结果显示了hpo与mpo之间的转变主要取决于样品的冷却速度,暗示铜镍硫化物矿床致密块状矿体的形成可能与高温矿浆的快速冷凝有关.同时,磁铁矿在不同矿体中的含量特点对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和等离子体直读光谱(ICP-AES)分析技术, 对黄土高原洛川和西峰剖面黄土层位蜗牛壳体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现代蜗牛壳矿物成分为文石, 而在一定层位中部分蜗牛壳体文石转变为方解石. 洛川剖面和西峰剖面的蜗牛壳体文石向方解石转变的地层界线出现在L5和L6间. 地表条件下, 温度只在很长时间尺度内对蜗牛壳文石相变起作用, 压力不是造成蜗牛壳文石相变的因素, 形成时间可能是相变的首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 相变的程度可能还受蜗牛壳中微量元素所控制, 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使蜗牛壳文石的稳定性提高, 阻碍其向方解石转变, 而微量元素较低的蜗牛壳相变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