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学生作文的失真,失趣,失情,跟学生没有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有关。笔者认为,学生习作一方面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是心灵世界的独白,真正意义的作文必须是经历了生活,体验了生活,表达了生活,创造了生活。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美,语文教师应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不断影响,孩子们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这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这一情况,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从让家长成为感恩教育的得力助手,建立学校感恩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讨论现下感恩教育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液相还原法合成出具有不同摩尔比的Cu2O/Ag(x)复合型催化剂,采用XRD、SEM、UV-Vis-NIR漫反射(DRS)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金属Ag的存在,使得Cu2O/Ag(x)样品对光的吸收扩展到了整个可见和近红外区,且随样品中Ag含量的增加,该区域的吸收逐渐增强,证明Cu2O/Ag(x)复合催化剂对太阳光具有高的光吸收能力。以甲基橙(MO)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催化剂在黑暗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u2O/Ag(0.05)催化剂具有最高的降解能力,在120 min内黑暗条件下MO (30 mg?L-1) 降解率达到89.2%。同时对Cu2O/Ag(x)复合催化剂的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当提高对课内资料性课程资源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顺应时代步伐,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开拓课外阅读空间,增加课外阅读实效,为提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个新的代数不等式,对Bochner Kaehler流形中的子流形建立两个关于广义标准δ-Casorati曲率的不等式,并给出子流形的标准数量曲率与外在不变量Casorati曲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考虑常曲率统计流形中的子流形,利用Oprea最优化方法得到了关于广义标准δ-Casorati曲率的一些几何不等式,并分别给出子流形标准数量曲率的上界和下界以及等号成立时子流形的性态.  相似文献   
8.
考虑常曲率统计流形中的子流形, 利用Oprea最优化方法得到了关于广义标准δ-Casorati曲率的一些几何不等式, 并分别给出子流形标准数量曲率的上界和下界以及等号成立时子流形的性态.  相似文献   
9.
体现“个性”是这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基本理论”中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使他们遥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作为具体的“教学建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不同地下部分隔方式对玉米/大豆间作产量与种间竞争的影响,为理解间作模式下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2种单作(T1:单作玉米、T2:单作大豆)和4种种植比例和分隔方式的间作方式(T3:2∶2不分隔间作、T4:2∶4不分隔间作、T5:2∶2分隔间作、T6:2∶4分隔间作),分析对玉米和大豆生物量、产量、竞争指数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 不同间作方式T3,T4,T5和T6的玉米产量较T1单作分别提高45.7%,55.7%,21.0%和33.9%,T3,T4,T5和T6的大豆产量较T2单作分别降低20.7%,13.9%,15.8%和11.8%。不分隔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T3:1.13和T4:1.10)高于分隔间作处理(T5:1.03和T6:1.04)。不分隔间作处理玉米的侵占力(T3:0.66和T4:0.70)显著高于分隔间作处理(T5:0.37和T6:0.46)。不分隔间作相比单作增加玉米的穗重、穗粗、穗长、行列数和千粒重,分隔间作与单作玉米的穗重、穗粗、穗长、行列数和千粒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间作方式相比单作降低了大豆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