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伴随着每个自拈拈回,沿着纱在一平面上的投影长度方向,必然会有二点位置表现为一股在上,一股在下,尺寸等于一股的直径的两倍.在这两点中间还必然会有一点位置只有一股外露,一股被掩蔽,尺寸等于一股的直径.找到这些点的位置和数目,就能算出自拈拈度,这就是本项自拈纱拈度自动测定仪的工作原理.通过机械探测头及光电传感器转换成电讯号,经放大、幅度鉴别后进行拈度记数及录波.与手工测定比较差距约为±2%.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初期,在国产棉精梳机上,用多连杆-差速器机构代替了凸轮-离合器机构传动分离罗拉,使棉精梳机的运转速度与生产率有很大的增长。但这两种机构传动的分离罗拉位移曲线有相当程度的差异,纺纱工艺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于是,如何设法使多连杆-差速器机构的分离罗拉位移曲线尽可能逼近凸轮-离合器机构的相应曲线,就成了精梳机理论研究与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介绍用可变容差法对这课题所进行的优化设计。从我们在八维超越空间内通过微型计算机进行搜索所得的优化结查来看,使多连杆-差速器机构进一步逼近凸轮-离合器机构有很大的余地。本文还就上机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简要说明,对所得优化结果也进行了纺纱工艺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两次加捻自捻纱可以不经追捻而直接供针织应用。但该加捻过程比较复杂,其理论分析还未见报导。本文从各加捻区捻回分布的理论分析着手,分别导出了各区的捻回分布方程。为了阐明双搓辊自捻纺纱机两次加捻之间的联系,除了两对搓辊之间的机器相位外,还引入了纱相位的概念。最后,又导出拈度最大时的最佳纱相位。所进行的三股自捻纱纺纱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