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于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与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采用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以及股票市场发展指标.研究了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方向性问题,结论是:安徽金融规模的扩张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反过来,经济增长并没有促进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本的贡献越来越重要,成为同劳动和资本同样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对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虽然社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和占GDP的比重在下降,但是人力资本对生产的贡献却增加了。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生产单位,如何用好企业所掌握的劳动、资金等资源,对于企业生产和企业价值增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又是企业资源中弹性比较大的要素,通过企业的制度创新,为人力资本提供适度的发展空间和有效激励,让人力资本在企业剩余控制权和收益分配中按贡献取得相应份额,可以很好地激发人力资本承载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关键,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大量金融机构都不愿在农村落户,落户的一些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也不高,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为分析农村资金不足,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借用相关学者提出的金融生态的概念,构建农村金融生态质量的评价体系,以期能够在分析农村金融问题方面,在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农村城镇化过程就是农村人口、资金、技术、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的空间聚集和使用方向的转变,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因此,要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水平,就必须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设法使农村区域的产业,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聚集起来,更好地分工合作和获取信息,建立配套服务业,最终形成农村区域内的中小城镇,推动农村城镇化。所谓产业聚集效应是指以基础产业为支撑面,主导产业为龙头,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一般产业有机结合形成新的经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