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5年H.W.Kroto等人发现C60,及1990年W.Kratschmer常量制备出C60(C70)以来,科学家们对“Fulerene”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国内的科技文献中对“F...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体育解说的性质、功用入手 ,认为体育解说的性质是 :体育比赛与观众之间最重要的中介 ,它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是使观众感受体育魅力的中介和催化剂 ,它加强了观众对某项运动乃至整个体育的理解 ,提升了大众的感受力特别是审美感受力。并把它的功能归纳为 :穷形、协情、生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体育解说应具有的美学品格是 :激情性、娱乐性、创造性、生命感。进而以此为标准对中国体育解说现状进行分析评论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俊辉  龙军  蒋颖 《汉中科技》2012,(2):24-24,23
在汉台区农村施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的施肥方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施肥。配方施肥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调查了解当地农户施肥现状的基础上,依据三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成果整理出适合当地的施肥指导意见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结合高层建筑施工实例,对高强混凝土在推广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根据研究结果和工程经验提出了改进方案,以使高强混凝土在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 本文探讨“炭”与“碳”的渊源和区别,并提出使用范围和正确使用的方法。“炭”与“碳”二字,一个不带“石”旁,一个带“石”旁,显而易见其字的结构是不同的。目前在一些科技文献中,“炭”与“碳”有时混用,意思表达不清,甚至产生误解。“炭”与“碳”到底有什么区别,如何才能正确使用呢?首先应弄清两字的渊源和原义,再考虑实际使用情况及习惯,确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区分原则。一、“炭”字的来源和原义“炭”字,从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到《康熙字典》及至近代的《辞源》、《辞海》等经典词典上均有此字。它的第一项字义是“木炭”。《说文解字》[1]中说:“炭,烧木余也。”用白话文来说,是烧木不尽之余,即木炭。且《说文解字》上说炭“从火”,《康熙字典》和《辞源》均将炭字放在“火”部,可能是考虑有烧木之意。《周礼·月令》道[2]:“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本草纲目》谈到:“煎药焙火宜用麸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篇《卖炭翁》的第一句就是,“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明白地指出炭是薪材烧成的。“炭”的第二项字义是“石炭”,即煤。《正字通》[2]上说:“石炭,即今西北所烧之煤。”《前汉·地理志》也谈到:“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以上都表明石炭即煤。日语中的汉字“石炭”也是指煤[3],大概是我国古代汉语传入日本所遗留下来的。“炭”的第三项字义是近代对炭素材料及制品的总称,如焦炭、炭砖、炭糊等等。此外,在古代《玉篇》中有:“炭,火也。”《孟子》(公孙丑)上:“炭,墨也。”在汉代还有以“炭”为姓的。二、“碳”字的来源与原义《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及《辞源》上均无“碳”字,只有《辞海》[4]和《现代汉语词典》[5]才有“碳”字,可见“碳”字是近代才创造出来的。现代汉字比古代的多。我国的汉字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出来的。新创造的字,只要流行开来,大家认可,就逐渐定型。化学上很多字就是本世纪20年代创造出来的。那么“碳”字到底是什么时候创造出来的呢?我国翻译西方近代化学著作,始自近代化学先驱和杰出的开拓者——徐寿[4](1818~1884,江苏无锡人),他与英国人John Fryer(付兰雅,1839~1928)合作,介绍和翻译了《化学鉴原》(六卷,1871年刊)。与此同时,广州博济医院美国医师嘉约翰(Kerr John Gla)和中国学者何了然也合译了此书,书名为《化学初阶》(共四卷,1870年刊)。当时已知的64种元素的名称,《化学鉴原》与《化学初阶》的译法基本相同。金属元素都加“金”旁,如锂、镁、锰等;非金属元素有加“石”旁的,也有不加“石”旁的。如“磷”,两书均译为“燐”;“硅”,《化学鉴原》译为“矽”,《化学初阶》则译为“玻”。对于“C元素”两书都译为“炭”。可见当时还未采用石旁的“碳”。到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出现带石旁的“碳”字。如《王云五大词典》[6](1930)就收录了这个“碳”字,但指明其唯一意义是符号为“C元素”的名称。其所附的中英文名词对照表中,在“carbon”下只注明“炭质”一义,即“炭原质”(C元素)。1932年11月26日,当时的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化学命名原则》[7],其第七条把已通行的化学元素的订名原则加以总结,规定为:“元素之名,各以一字表之,在寻常状况下为气态者,从气;为液态者,从水;金属元素之为固态者,从金;非金属元素为固态者,从石。”其所附元素表把第6号元素C第一次正式订名为“碳”。1979年出版的《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在“碳”字字条下明确指出“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没有其他解释。1980年中国化学学会颁布的《无机化学命名原则》和《有机化学命名原则》[8]上规定,“碳”就是C元素。综上所述,“碳”字是本世纪初西方近代化学传入我国,翻译家翻译时创造出来并流行的,1932年颁布的《化学命名原则》正式确定C元素用“碳”字表示。三、“炭”和“碳”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混乱的原因由于古代汉语中就有“炭”字,此字的使用没有疑义。当西方化学传入我国后,由于“碳”与“炭”两字字义有所区别,因而出现了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在经典词典中,除《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上只有“炭”字,没有“碳”字外,《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炭”和“碳”的字义都说得很明确。《英汉牛津大词典》、《英汉化学化工词汇》、《英汉科技大词天》、《俄汉词汇》等工具书中,对“炭”与“碳”的使用基本上是正确的。如《英汉化学化工词汇》[8]中,含有“碳”和“炭”的词条有200多条,其中关于元素C的条目,都用带石旁的“碳”,如碳环、碳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化硅、碳化钙……等。关于“炭”的条目,如木质炭(carbolignius)、炭黑(carbon black)、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炭砖(carbon brick)、炭精棒(carbon stick)等等。但有少数是用错了的,如碳纤维(应为炭纤维)、碳灯丝(应为炭灯丝)等。目前科技文献中,特别是炭素行业的资料中,对“碳”与“炭”使用比较混乱。究其原因:第一是国家对科技名词的定义及使用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做得不够。1932年颁布的《化学命名原则》和1980年颁布的《无机化学命名原则》只规范了“碳”表示C元素,国家对“炭”与“碳”的定义和区别,及使用范围与方法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第二是科技人员在使用“碳”和“炭”字时,态度不够严谨,没有深究它们的区别,而习惯成自然地随便使用。甚至有些科技人员误以为“碳”与“炭”没有区别,可以互用。第三是翻译人员的疏忽和粗心,按文而译,将国外科技资料中“炭”与“碳”的混淆引了进来。第四是刊物编辑没有把好关,给“炭”与“碳”的混用起了传播作用,更加剧了它们的混用。四、“炭”与“碳”的区别关于“炭”与“碳”的区别,由前述可知:(1)从本义上看,“炭”最初的本义是木炭、煤,它是物质的名称。而“碳”字被创造出来是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的第6号元素(C),它是元素名称。(2)“炭”所指的物质是混合物,如木炭、焦炭、煤炭、炭黑、炭纤维等,它们的成分中除C原子外,还有别的物质。而“碳”所指的物质是C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如碳的同位素碳12、碳13、碳14;碳的同素异构体金刚石、石墨和卡宾碳;碳的化合物,碳化硅、碳化钙等。此外,自1985年以来发现的C60、C70[9],均可称为“碳”。(3)“碳”是在化学名词中使用。凡是与碳元素、碳原子有关的词语应用“碳”字,如碳键、碳链、碳氢比、碳化镁等。而“炭”是在工程及材料的技术术语中使用。凡是与炭石墨材料和生产工程有关的词语,一律用不带石旁的“炭”字。五、建议鉴于目前科技界、特别是炭素行业,对“炭”与“碳”的字义弄不清,使用混乱的现实,建议国家科技有关管理机构,组织专家讨论并制定出一个文件,给“碳”与“炭”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指出其区别和使用范围,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把有关“碳”和“炭”的名词及技术术语的词条确立下来。以便科技人员有章可依。同时希望科技人员、翻译、编辑均应遵守文件精神,正确使用规范的“炭”与“碳”字的名词和技术术语。  相似文献   
7.
蒋颖 《科技资讯》2014,12(18):83+85-83
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大型煤矿顶板支护与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锚杆支护、锚网索联合支护、锚喷支护。在这些支护当中都需要应用到锚杆,而锚杆要与良好性能的锚固剂配合使用才能发挥以锚杆为基础的支护体系性能。笔者将对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树脂锚固剂在煤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树脂锚固剂的种类、特点、在煤矿中的具体应用及相关的效果分析,根据相关的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炭”与“碳”的区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炭”与“碳”的渊源和区别,并提出使用范围和正确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蒋颖 《海峡科学》2011,(3):61-62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该文旨在探索综合英语课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相似文献   
1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公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机构。自1985年成立以来,已公布了近百种学科名词。审定和规范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是完善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这项工作,有利于提高整理和保存文献的水平,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