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采用Morison公式,考虑水体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建立地震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锚索的非线性动力方程;运用振型分解法求解结构动力方程系列解,等效线性化处理动力方程非线性项,采用虚拟激励模拟随机地震输入,数值模拟随机地震下水中悬浮隧道锚索的动力响应,给出锚索的位移和速度功率谱;通过位移和速度功率谱分析可得随机地震激励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锚索的动力行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近年来我国发生较为频繁的松散土体型地面塌陷展开研究,在明确其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造成此类地陷的内因和外因。分析结果表明,渗流造成松散土体中形成大孔隙骨架结构并以临界稳定状态潜于地下,在地面超载、振动及降水等外界干扰作用下造成临界稳定状态突然失稳,形成地表塌陷。  相似文献   
3.
42CrMo钢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采用高频疲劳试验机,在不同的最大应力下,对42CrMo钢进行疲劳试验研究.在常温空气环境下分别对试样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R=0.1)和拉压疲劳(R=-1)试验,得出了42CrMo钢的拉-拉疲劳和拉-压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拉一拉疲劳极限在0.33σb~0.35σb之间,拉一压疲劳极限在0.4σb~0.5σb之间;由此得出了拉-拉疲劳极限与拉-压疲劳极限较好地吻合Gerber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分解成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和时不变的线性动力系统的叠加,利用时不变的线性动力系统的模态矩阵降低分析的维数,同时利用状态空间理论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有限元法分析的状态空间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制备了一套限定型高压扭转(HPT)设备.采用HPT处理纯铜试样,对比处理前后试样几何尺寸,观察试样与砧头之间的相对滑动,结果表明,HPT处理前后试样厚度变化小于5%,试样端面和模具不发生相对滑动.用量纲分析和有限元方法分析试样的变形,得到切应变和厚度/直径、压力/材料弹性模量以及模具侧面的摩擦状况相关;直径8 mm厚0.86 mm纯铜试样上r<3.2 mm区域的变形可以用纯扭转来描述.  相似文献   
6.
一些缺乏专业兴趣的大学生学习成绩往往偏低,少数教师将学习成绩差都归咎于学生素质差。研究指出,专业学习兴趣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专业兴趣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与大学生的创造力密切相关;专业兴趣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给出培养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搜集了美国西部近几年场地钻孔资料和近几年的强震记录,根据钻孔资料把强震记录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的规定进行场地分类,利用这些强震记录建立了适合我国场地的地震动峰值衰减关系。在衰减关系模型中考虑到了震级饱和和近场距离饱和特性,统计得到了Ⅰ、Ⅱ、Ⅲ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衰减关系并分析了其特点。通过将Ⅰ类场地地震动PGA的衰减关系和其他研究的基岩场地衰减关系对比,可以看出第Ⅰ类场地得到的水平与竖向PGA衰减曲线和其他研究的基本一致。由此说明只要场地分类相同,使用各地区同类场地的强震记录进行地震动参数研究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各类场地的PGA的估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平地震作用下剪切型建筑结构分散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大尺度建筑结构整体状态方程分解为子结构形式,子结构间的耦合作用及地震干扰视为作用于子结构的有界广义力,利用滑模控制的匹配条件及子结构广义力的有界性,实现基于全局稳定的子结构分散稳定控制.进而,根据剪切型建筑结构系统矩阵特点,建立建筑结构分散滑模控制中满足滑模匹配要求的控制器布置条件;利用作用力位置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实现一般情况下该方法的控制过程.研究表明,基于滑模理论的分散控制可以有效实现建筑结构抗震控制;剪切型建筑结构控制设计的匹配条件仅与控制器数目和子结构层数有关.以20层钢结构基准模型在地震激励下的控制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亳州涡河大桥桩基工程,文章进行了皖北地区粉质黏土地质条件下灌注桩后注浆试验;分析讨论了压浆试验装置的布设、压浆工艺、载荷试验的方法及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粉质黏土的特点采用三次循环压浆法压浆,运用荷载箱法测试原桩和后压浆桩极限承载力,采用理论方法计算桩基承载力,理论计算结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试验表明,后压浆桩极限承载力提升了41.7%,桩基力学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文中给出的控制影响后压浆桩基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