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北山地区位于新疆东部塔里木地块东北缘,东西长约300km,南北宽约100km,近来发现了一系列金矿点。该区主要由古生界的沉积-火山岩系组成,局部含太古界至下元古界的结晶基底,覆中新生界盖层。两期重要的玄武质岩浆活动与金矿化有关。金矿点产于前寒武纪的准绿片岩中,但主要产于石炭纪的硅化和黄铁矿化岩石中,由走向NEE-SWW向的大型逆断层控制。金矿源来自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岩,后期经活化富集于北山地区南部推覆前缘叠瓦断层带中。矿物的晶形、成分、物性可作为良好的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北山地区有可能找到大型或超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山地区金矿床(点)为中低温浅成矿床,其矿化类型有准绿片岩型、破碎蚀变岩型、基性侵入体边缘含金石英脉型、浅变质含碳碎屑岩型,并具多期次矿化特征;同时,金矿床(点)受控于逆冲推覆前缘叠瓦断层带。  相似文献   
3.
剪切褶皱及其所赖以形成的滑动面──轴面劈理的成因是长期以来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对剪切褶皱详细的宏微观观察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滑动面所具有的挤压和剪切的双重力学性质,并首次运用递进单剪变形理论解释劈理的成因,指出劈理作为一个物质面,其初始和最终的发育均垂直于应变椭球体的最小应变主方向,而在变形过程中二者发生斜交,从而很好的解释了劈理的双重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剪切褶皱的形成模式,把剪切褶皱的形成分为六个主要阶段。该模式指出剪切褶皱并。是单纯的与层面斜交的剪切作用产物,而是在纵弯褶皱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纵弯褶皱作用形成初始褶皱,在褶皱转折端部位由于压扁作用形成与褶皱轴面平行的劈理,而在褶皱翼部则发生递进单剪变形而形成与轴面斜交的劈理,这些劈理在变形后期由于挤压而逐渐转至与轴面平行。岩层沿轴面劈理发生依次错动形成剪切褶皱。因此,剪切褶皱是纵弯和剪切两种机制联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疆北山地区金矿床(点)石英、黄铁矿找矿矿物学研究表明,具胶状及{210}晶形、破碎程度高、粒度小、维克硬度低,富含Zn及Cu、Pb、Co等特征的黄铁矿;有一定铝碱含量,红外光谱带向低频方向移动,石英薄片红外光谱相对光密度D1≈1.0、D2/D1与含金量成正比、晶胞参数V0>0.11318nm3等特征的石英:它们是新疆北山地区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山地区金矿赋矿围岩——碳质板岩、浅变质含碳碎屑岩及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和石英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认为北山地区金矿床是在含金建造的成矿物质基础上,经后期深源热液能量叠加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