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中国东海海域岛屿的数量占中国海岛总数的60%以上,除舟山群岛和平潭岛等较大的岛屿外,更多的是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的小岛。2011年起,上海辰山植物园开展了东海海域岛屿植物的采集、引种和保育等工作,笔者全程参与了野外科考。本文将为读者朋友介绍我国东海岛屿的特色植物、植被类型及其现状。  相似文献   
2.
葛斌杰 《自然杂志》2016,38(2):125-131
2006年至今,上海辰山植物园科考人员先后组织了近百次野外考察,对中国东海北部近陆岛屿进行长期的植物资源调查与收集,期间获得了7 000余号植物凭证标本,3 200余份分子材料,引种海岛特色植物逾百种,已然成为上海辰山植物园在华东地区开展分类研究、引种保育工作的重要区域之一。文中简述了该海域上海辰山植物园的贡献和前人的工作基础,详细介绍了目前植物采集的常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沪苏皖三地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的调查及种子含油量的测定,初步了解了沪苏皖现有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的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结果显示:沪苏皖三地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含油量在10%以上的有59科123属151种.其中高含油量(50%以上)的能源植物主要包括樟科的江浙山胡椒Lindera chienii、狭叶山胡椒L.angustifolia和红脉钓樟L.rubronervia,卫矛科的白杜Euonymus maackii,大戟科的油桐Vernicia fordi、蓖麻Ricinus communis和山茶科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等.调查发现目前只有大戟科的乌桕Triadica sebifera被有效开发利用,山茶科的油茶和大戟科的油桐较少利用,山茶科的茶C.sinensis广泛种植但种子却没有被利用.最后,本文针对沪苏皖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的资源状况与分布特点及其开发潜力提出了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斗蟋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延续了1 000年以上.在斗蟋蟀之前,会使用一种称为蟋蟀草的道具,通过蟋蟀草快速扫过蟋蟀的头部及触角,使得其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参阅《中国植物志》和已出版的各个省级植物志,蟋蟀草常被用作禾本科(Poaceae)穇属(Eleusine)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中文别名,其中,《北京植物志》和《河北植物志》则直接将蟋蟀草属作为Eleusine的中文名.但是,经本文考证,用于斗蟋蟀的“蟋蟀草”应为禾本科马唐属(Digitaria spp.)的植物,针对各类植物志误将蟋蟀草作为牛筋草的中文别名所引起的误解,本文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