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勇义  陈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6):52-55,F0004
本文从现象学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没有将意向性结构运用到对技术创新的追问中去:考察了意向性概念的变化,提出它在技术创新的现象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考察技术创新是揭示技术本质的方式之一。技术创新是现代技术得以显现其自身的前提和地平线(horizon);技术具有清晰的意向性或存在论的结构,即技术“在——技术创新中——存在”。  相似文献   
2.
由于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关系,其理论研究必然受到现象学的影响,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至少在三个方面受到现象学的影响:技术的微观考察方法是"面向事情本身"的实践、行动者网络理论是"主体间性"理论的运用以及社会建构的实质是"意向性"基本作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根据不同技术创新主体的定义,归纳出四种不同的划分。认为现有的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哲学研究中,忽视了哲学范式由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因而无法更好解释上述不同划分的事实与现象,影响到技术创新哲学研究中新课题的发现与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这些定义方式所依据的哲学根源,指出由于摆脱了将技术创新与社会非法剥离的做法,主体间性理论是对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合理解释的哲学依据,并且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