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万里最初接受的是父亲的教育,14岁时,拜乡先生高守道为师,接下来的第二位老师就是王庭珪。自17岁进拜王庭珪为师以来,杨万里就和王庭珪之间建立了一种越来越密切的师生情谊。在为学、为人、为仕等方面,杨万里所受王庭珪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入仕以后,和王庭珪一直勤相往来,而且“晚复托昏(婚)”,将自己二女许嫁王庭珪两曾孙,两家结为姻亲。在王庭珪去世后三十年来,杨万里一直自称“门人”,师恩永铭于心。  相似文献   
2.
3.
王庭珪年谱简编(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八年戊午(1138)59岁 十一月,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高宗封事,乞斩秦桧等以罢和议,辛亥(29日)贬昭州编管.壬子(30日),改差监广州都盐仓。先生拟作诗壮其行,未果。  相似文献   
4.
楚辞.是继《诗经》四言诗之后,在战国时期必起于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的出现,既在我国先秦文学领域矗立起一座巍蛾的丰碑,又使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杨万里《诚斋策问》25篇为《诚斋集》所不载,胡思敬《豫章丛书》称曰“弥可贵矣”,但未见有人做过研究。笔者考定这25篇策问先是应进士策试,后是应贤良制举,皆为杨万里36岁以前所作。并由此发现扬万里曾应试绍兴三十二年贤良制举这一段生平史实。  相似文献   
6.
<大雅·生民>讲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话故事,在<诗经>实属绝无仅有.但人们却总是按着"人道"与"常理"去解说它,因而总是不得通其肯綮,使其一直成为一个未被读懂的神话故事.笔者发现,只要沿着诗歌文本的"神话"思路去解读,一切便都豁然开朗、涣然冰释.实际上,后稷的真正出生,是在"鸟乃去矣"之时!"鸟覆翼之"的过程,其实就是鸟孵化的过程!姜嫄"居然生子"时所生之"子",仅仅是一个"卵"或者说"蛋"!上帝不安宁,不享受姜嫄的祭祀,竟然让她生下这么一个蛋!所以反复地要将其抛弃.我们可以还<生民>前三章以神话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杨万里《诚斋集》133卷,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亦即杨万里去世两年后,由其长子杨长孺编定。笔者近来编写《杨万里年谱》,在检阅《诚斋集》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人名讹误、文本重出、编排混舛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因"其集卷帙繁重,久无刻版,故传写往往讹脱",而且其中有些问题在长孺编定时就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巡抚南赣期间,传习理学于于都(雩都),留下了大量活动遗迹。尤其是在罗田岩的题刻,在《王阳明全集》和研究王阳明的文籍里从未提到,对进一步研究王阳明和他的理学,更有一定的参考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收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是为千古不朽的壮歌绝唱,历来被人们争相传诵。但其是否有何出处,人们却迄今似乎仍毫无所知。笔者近来在检阅《全宋诗》时,发现胡梦昱《步王卢溪韵》诗二首,其中第一首第三句“存取丹心照碧汉”一句,就正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句的出处。  相似文献   
10.
王庭珪年谱简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庭珪是北宋末、南宋初在诗坛上起过重要影响的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正义感的诗人。他经历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孝宗五朝,活了93岁,在宋代诗人中年寿最长。然而他的生平,则向来无人详加研究,至近现代学术界,往往异说并存,尤于其生卒年、为官茶陵、隐居庐溪、诗送胡铨、眨窜辰州等,更是讹误时出。本年谱简列其一生行事,亦冀以能奏澄清史实、还以全貌之效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