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微构造精细表征及在剩余油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剩余油的预测精度对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才能通过开发调整提高产量。微构造形态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其表征精度直接影响着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可靠性。海上油田井网不规则且密度较小,仅依靠井点信息难以表征油田的微构造形态。因此探索研究了海上中后期油田的井震,结合精细表征微构造技术。通过研究总结出包括井震精细标定、地震切片识别微构造、精细构造成图等在内的一系列微构造精细表征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调整研究阶段充分应用该技术,对该油田的微构造进行了精细表征,结合生产动态动静结合分析剩余油形成机制,达到提高剩余油分布的预测精度的目标,指导了调整井位的设计。后续新钻调整井证明,微构造形态表征精确,剩余油预测准确,提高了油田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钢箱梁斜拉桥索梁锚固区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掌握索梁锚固区在索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极限承载力,以青岛海湾大桥红岛通航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应用等效板厚法近似模拟钢锚箱承压板与锚垫板之间的接触非线性问题;采用板壳单元和梁单元建立了索梁锚固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索梁锚固区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对锚固区及钢箱主梁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钢锚箱与主梁腹板的连接区域应力集中,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强度;索梁锚固区的极限承载力为设计荷载的3.07倍,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索梁锚固区受力性能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缺少岩芯、动态资料不完善,海上稀井网油田精细表征储层和泥质夹层分布规律难度较大。为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将珠江口盆地X油田珠江组海相砂岩储集层作为研究对象,以高质量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并借鉴陆上相同沉积环境的露头研究成果,分析泥质夹层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泥质夹层有小规模海泛成因、堤岸成因及前积成因等3种类型。为满足生产需求,可将夹层划分为3个级次。在级次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地震属性资料作为约束沉积相展布研究的基础,通过剖-平联动,确定了不同级次、不同成因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手段,表征和预测了不同成因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复合点坝是由多期残缺点坝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复合体,储层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以往关于点坝的研究,多是从点坝的形态、粒度、规模和水动力成因去分析,极少从点坝形成的“残缺性”做定量研究和成因分析。选取阿尔伯塔盆地下白垩统McMurray组的地震切片、密西西比河New Madrid曲流河段卫星照片、曲流河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等资料,统计拟合复合点坝演化阶段和复合度的关系,在二维坐标轴投点后,都可以拟合得到一条相似的对数曲线y=-a ln x+1。得出复合点坝演化符合以下规律:某一期点坝从形成至被破坏成残缺状态,其残缺程度(复合度)与演化阶段呈对数递减关系。该结论对曲流河理论研究和砂体表征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