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农村改革的30年,就是民生建设的30年。30年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了人民的生存、生活环境。农村改革与民生建设的实践昭示我们:在农村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紧紧扭住改善民生这一永恒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农村民生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尝试界定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以及民生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生态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路径选择,即根本途径是发展民生经济,重要途径是发展民生文化,直接途径是发展民生社会,必要途径是发展民生生态,关键途径与基本保障是发展民生政治,强调全面统筹各项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简单的减轻农民负担、财政补贴、基础建设、村容整洁,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一些县乡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基层干部违法行政,独断专行,腐败严重,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发展基层民主,尊重农民意愿,提高执政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整合政治资源,降低执政成本,建构公开、廉洁、高效的法治、服务型政府,激发农村内在活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生活贫困、无依无靠、无助无奈的群众生活提供了稳定性、长期性和制度性的保障。但由于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导致一些农村出现“人情保”、资金困难、覆盖率低等问题。为此,推进农村低保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运行和管理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